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誰在為智駕買單?城市NOA滲透背后的用戶分析

2025-07-31 13:52
芝能科技
關注

芝能科技出品

城市NOA正在從實驗室技術加速邁入用戶生活,但滲透率的增長與用戶的實際接受度之間,仍存在顯著裂谷。

東吳證券通過對75位新能源車主的深度調(diào)研,寫了一份調(diào)研報告,主要闡述了當前用戶對智能駕駛的真實使用狀態(tài)與心理障礙,中國汽車品牌在智駕路徑選擇中的差異分化。

真正為智能化買單的,是一批擁有明確場景需求與技術信心的用戶;而真正能實現(xiàn)用戶留存的,則是將“安全、擬人、責任清晰”落到實處的品牌工程體系。

01 用戶行為剖析:技術興趣與使用信任之間的斷層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國內(nèi)城市NOA搭載車型的滲透率已從7.8%攀升至22.3%,同比增長近三倍。

表面看,這是城市NOA加速“上車”的信號,然而調(diào)研揭示的用戶行為卻遠沒有如此樂觀。

在75名新能源車主中,僅23%明確表示“智駕是首要購車因素”,再加上認為智駕是第二、第三重要因素的用戶,比例也只達62%。換言之,超過1/3的受訪者在買車時并未將智駕作為關鍵考量。

這也解釋了為何城市NOA雖然銷量數(shù)據(jù)亮眼,但用戶實際使用率卻仍顯保守——只有31%的車主表示“經(jīng)常使用”城市NOA,24%很少使用,19%偶爾使用,而“不敢用”的占比達到20%。

進一步拆解用戶畫像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愿意“為智駕買單”的人,具備三個共同特征:

◎ 第一類是科技興趣強的年輕人,占樣本30%。他們大多來自IT、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以特斯拉、華為、小鵬為主力品牌,對智駕系統(tǒng)的敏感度高,體驗意愿強,普遍接受“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

◎ 第二類是通勤壓力大的高頻用車群體,占比約25%。他們看重智駕帶來的“疲勞緩解”與“時間利用”,代表車型集中在理想、問界與華為智界。

◎ 第三類是新手司機,特別是女性用戶,占比22%。對她們而言,自動泊車、緊急制動、開門預警等場景更實用,是“信心工具”而非炫技產(chǎn)品。

但問題也正在于此:用戶畫像雖然清晰,但“實際用得好”的比例遠低于“愿意嘗試”的比例。

城市NOA在實際使用中仍存在多重“心理障礙”:

◎ 一是對系統(tǒng)擬人化不足的排斥,如剎車生硬、變道猶豫等;

◎ 二是對出事責任歸屬不清的擔憂;

◎ 三是技術邊界認知缺失——用戶無法判斷系統(tǒng)是否能覆蓋所有意外情況,進而傾向于“用不如不用”。

高速NOA與自動泊車使用率則明顯更高,分別為59%和68%。這說明用戶并非排斥自動駕駛本身,而是對城市NOA尚未建立“信任閉環(huán)”。

技術發(fā)展已經(jīng)推到用戶面前,但信任仍未接住。城市NOA不是沒人想用,而是仍處在從“感興趣”向“敢使用”跨越的關鍵過渡期。

02 誰能真正變“配置”為“價值”?

在產(chǎn)品不斷“內(nèi)卷”的智駕戰(zhàn)場,不同品牌正在走出清晰而分化的路徑。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將智駕納入前三購車因素的車主中:特斯拉占比高達88%,華為系為80%,理想為75%,小鵬70%,而小米與比亞迪僅為20%。

原因并非單純“技術差距”,而是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的“智駕標簽”強弱不同。

◎ 以特斯拉為例,其用戶基本都是科技愛好者,對純視覺方案高度認可,即便系統(tǒng)存在一定“社交不適”,他們?nèi)员3謽酚^態(tài)度。華為系用戶則屬于“目標導向型”——不追新奇,但重體驗與疲勞緩解,選擇范圍也大多在鴻蒙智行品牌矩陣內(nèi)。

◎ 小鵬用戶分化更為典型:M03等MONA系列用戶主要是新手司機,對泊車、限速提醒等功能有較高依賴;G/P/X系列用戶則多為對新技術持好奇但理性嘗試態(tài)度的用戶,他們不期待系統(tǒng)“完全替代人”,但期待在復雜工況下“盡可能協(xié)助”。

◎ 小米SU7與比亞迪表現(xiàn)相對保守。小米雖有Orin-X芯片平臺和城市NOA布局,但由于品牌主打“顏值+性能”,用戶多為“看顏值、買性能”,而非為智駕“買單”。

◎ 比亞迪則在秦L、騰勢D9等車型上更關注電驅(qū)、舒適和成本控制,用戶認知上對智駕“有比沒有好”,但不會構成購買驅(qū)動力。

一個關鍵觀察是:智能化技術的“品牌溢價”效應已在部分企業(yè)顯現(xiàn)。

◎ 例如,小鵬的自動泊車能力已成為許多新手司機的“購車理由”;

◎ 華為ADS系統(tǒng)在城區(qū)體驗中的穩(wěn)定性,也讓不少用戶“持續(xù)使用”城市NOA;

◎ 理想的“車機好用”成為智駕打開家庭用戶心智的入口。

這種溢價效應尚未真正下沉。調(diào)研指出:

◎ 10萬元以下市場當前對城市NOA幾乎無實際貢獻;

◎ 10-25萬元區(qū)間,用戶雖有興趣,但仍更關注性價比與硬件配置。

智駕仍是25萬元以上中高端市場的核心差異化賣點。

智駕不再只是“堆硬件”的競爭,而是品牌能力標簽與用戶體驗閉環(huán)的綜合呈現(xiàn)。未來真正能夠留住用戶的,是“用過還想用”的穩(wěn)定性與貼心性,而非“誰功能更全”。

小結(jié)

城市NOA的滲透率,從數(shù)據(jù)來看已進入“技術拐點”;但從用戶心理與行為來看,仍處于“信任建立”的過渡期。

調(diào)研指出,城市NOA未來滲透率將在2025年底突破30%,但真正推動這個數(shù)字的,不是更多芯片與功能,而是“用戶敢用”的感知體驗。未來的城市智駕競爭,是拼誰更懂“信任”。

       原文標題 : 誰在為智駕買單?城市NOA滲透背后的用戶分析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wǎng)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