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一周股評 | 有錢的吉利繼續(xù)買買買,沒錢的眾泰放假一年

2020-06-22 17:23
BusinessCars
關注

評一周車股,察百態(tài)車市。

今天的車股以兩個問題開篇,第一個問題,女生說的以下哪句話最不能相信?一是“我沒事,你不用管我”,二是“我好胖啊”,三是“我馬上就出門了”。

第二個問題,男生說的以下哪句話絕對不能信:一是“我就喜歡你胖一點”,二是“對不起,我下次會改的”,三是“她只是我妹妹”。

這兩個問題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在這里面的,也有其它的。不過下面一個問題,答案似乎只有一個。問題是吉利辟謠了最近“買買買”的事件,對此你相信吉利“沒有此事”的辟謠嗎?答案是不相信。

昨日,有市場消息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集團)擬入主力帆股份,吉利控股集團方面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沒有此事。”

力帆方面在昨日晚間發(fā)布了一個澄清公告:“相關媒體傳聞(指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將被注資)不實,目前沒有與第三方洽談收購或注資事宜,也未達成任何意向。”雖然兩大緋聞主角紛紛否認此事,但也不影響力帆股份股票尾盤迅速漲停。

真的不買?

6月19日下午2點30分開始,一直到收盤,力帆股份的股票都處于漲停狀態(tài),昨日開盤為4.9元/股,報收于5.5元/股。觀察力帆2020年以來的股價,會發(fā)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雖然力帆股價有飄綠的狀態(tài),但整體是上漲的。從年后最低時的2.21元,跌跌撞撞上漲至現在的5.5元。

要知道,近期力帆汽車一直處在各種問題旋渦中,在昨日的公告中,力帆稱其目前存在持續(xù)虧損、負債較高、乘用車業(yè)務下降較大、大額債務逾期、大額資產被凍結、涉及訴訟(仲裁)較多、控股股東流動性短缺、募集資金無法歸還等經營方面的風險。雖在積極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公司資金鏈緊張,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面對力帆如此誠實的公告,雖不忍心繼續(xù)落井下石,但不得不面對力帆差到谷底的成績。

翻看力帆的年度業(yè)績報告可知,從2016年開始,力帆汽車就開啟了各種問題的潘多拉魔盒,尤其到去年,疲態(tài)更顯著。2019年,力帆汽車營業(yè)總收入為74.49億元,相比上一年的110.13億元下降32.35%;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6.82億元,上年凈利潤為2.5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950.8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由2018年的0.57億元下降2085.49%至-11.31億元。

不僅如此,今年前5個月,力帆汽車產銷下滑十分嚴重,分別為1,160輛和887輛,同比跌幅分別高達92.9%和95.49%;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60輛,同比下降54.5%。力帆汽車方面表示,目前公司乘用車業(yè)務實際經營面臨停滯,乘用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業(yè)務下滑顯著,國內市場基本喪失,僅有少量出口訂單,技術研發(fā)項目進展緩慢,乘用車品牌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

銷量的下滑直接影響的是營收。根據力帆汽車2020年一季報數據顯示,2020年1-3月實現營業(yè)收入5.64億元,同比下降74.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7億元,同比下降103.0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億元。面對這樣一個成績的力帆汽車,吉利集團為何動了“凡心”呢?

能讓“車精”企業(yè)吉利開口撕咬的獵物肯定有其過人之處,力帆的與眾不同則在于它的摩托車業(yè)務。查看力帆股份官網資料可知,它是一家融科研開發(fā)、汽車、摩托車和發(fā)動機的生產、銷售(包括出口)為主,并投資金融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yè),同時,力帆股份還是中國首家上市A股的民營乘用車企業(yè)。

至此,吉利擬入主力帆的意圖也清晰了出來,一是為其摩托車業(yè)務,二是力帆股份上市公司的殼。力帆汽車雖然在乘用車版塊表現頹廢,但是它的摩托車業(yè)務確實值得一提。

2019年力帆摩托車業(yè)務營收為26.49億元,占比總營收的35%,摩托車利潤達到1.98億元,成為力帆旗下最賺錢的板塊,其中摩托車的進出口業(yè)務利潤就有1.65億元。長期關注吉利的業(yè)內人士說道:“雖然吉利控股否認了此事,但浙江錢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沒有否認。”

巧合的是,就在力帆股份昨日漲停后的5分鐘,錢江摩托也應聲大漲,直接尾盤拉升上漲6.65%,收盤價為12.18元/股,當天漲幅7.12%。

錢江摩托與吉利控股又有何關系呢?很簡單,它的最大股東是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而后者又正是吉利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所以最后哪怕是錢江摩托購入了力帆摩托車業(yè)務,但這筆賬仍可以記在吉利控股名下。

另外,從BC昨日發(fā)布的《從“不可能”到遞交材料,吉利為何回歸A股?》一文可看出,吉利回歸A股最大的原因就是需要更多的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起,吉利總共動用約1023億元收購國內外資產。

上個月,吉利剛向商用車星馬集團遞交了受讓意向書及相關申請材料,并支付了認購意向金人民幣3,000萬元。如果最后15.24%股權確定被通過認購,吉利還得再支付近4億元的資金。如今一個月不到,又曝出入主力帆,雖然與力帆的緋聞拉扯了近兩年,但向來“買買買”習慣了的吉利,多一個上市公司的殼去融資豈不是更加便利?

市場上突然出現的消息很難說是空穴來風,要么此事正在進行中,要么就是曾經“愛過”,但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分手”,所以吉利辟謠這件事,就像明星的八卦,越辟謠越真。當然,不排除10次有9次是真,另外一次確實是烏龍事件。

眾泰涼了

傳緋聞這件事,其實還是有講究的。2019年的眾泰和力帆可以說是同病相憐,虧損十分慘烈,但為什么是力帆與吉利傳出緋聞,而不是眾泰,亦或是海馬呢?其中緣由無非就是牽扯著利益,你否認你的,至于信不信就是吃瓜群眾的事了。

不過眾泰6月18日發(fā)布的《2019年度業(yè)績預告修正公告》這件事,吃瓜群眾不得不信。

公告顯示,眾泰汽車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1月預計的2019年全年虧損60億到90億元,同比下降約850%到1225%,修正后為預計2019年全年虧損108億到115億元,同比下降1450%到1538%,這一數字2018年同期盈利還是為正數8億元;久抗墒找嫔,2019年虧損為5.33元/股到5.67元/股,上年同期為每股盈利約0.39元。

至于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在公告中,眾泰汽車歸結出兩個原因,一是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現金流受到進一步影響,受資金所限,公司管理層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原先制定的復產計劃,造成約13.3億元的資產減值;二是信用惡化,如被列入失信名單,導致信用減值增加了約 3.27 億。不管是真與否,最后的結果就是眾泰汽車虧損上百億。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昨日收盤,眾泰汽車股價下跌2.66%到1.83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7.11億元。2017年6月,眾泰汽車成功借殼金馬股份登陸A股,股價最高為14.89元/股。眾泰汽車短暫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句話。

眾泰汽車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可以說是聞者震驚,聽者詫異,眾泰汽車走到如今的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沒有研發(fā)能力,僅靠抄襲模仿,所以逐漸走向了瀕臨破產的這一天。

曾經,眾泰汽車也輝煌過。2015年-2017年,其年銷量分別為22萬輛、33萬輛、32萬輛,一度進入國內自主品牌銷量前十。而2018年-2019年,其銷量分別為23.4萬輛和15.3萬輛,銷量腰斬速度之快。顯然,銷量的不振隨之帶來的就是營收下滑,2019年其凈利潤為-92.94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8億元下滑1261.96%。

這一切的源頭主要歸結于產品實力不行,最典型的就是旗下被投訴最多的車型T600,投訴的問題包括車窗升降故障、發(fā)動機熄火、發(fā)動機滲油、變速箱異響、變速箱漏油、車身異響等,大的小的舊的新的問題眾泰汽車都占遍了。如此的造車技術,不令人“嘖嘖稱奇”都難。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曾表示,眾泰的成功更多可以用“僥幸”來形容。隨著研發(fā)節(jié)奏的加快,還沒等眾泰新的產品模仿出來,改款產品的流行元素又換成其它的了,眾多因素疊加在一起,眾泰不涼都不行。

除了近期眾泰汽車董事長金浙勇因買賣合同糾紛被限制高消費外,幾天前,媒體報道稱眾泰汽車湖南基地發(fā)布放假通知,理由是由于汽車行業(yè)下行壓力及疫情嚴重影響,該基地全體在職員工放假時間從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通知還顯示,眾泰汽車鼓勵員工主動離職,并給予一定的鼓勵資金補貼。

對于今年破產的企業(yè)而言,有一個很不錯的背鍋俠——新冠疫情。不管怎樣,眾泰汽車的未來顯然不樂觀。眾泰汽車預計,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虧損7億元到10億元,同比下降141.04%到244.34%。另外,眾泰汽車已經多月未公布產銷數據,不過據傳,眾泰汽車今年前5個月銷量僅為3,573輛,同比下滑96%。這樣的眾泰,很難起死回生。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