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6PLUS定價再次暴露了上汽榮威的求生欲
其實最近兩年,上汽榮威和多年前的風格相比,變得務實了不少。尤其是從i5到i6PLUS這兩款車的上市,表現出來的是對市場滿滿的求生欲。
“直降兩萬,希望全新榮威i6 PLUS能在汽車工業(yè)的嚴寒里,迸出一點火花。”3月29日上市的上汽榮威A+級轎車i6PLUS,最終的實際支付價格落在了6.98萬元-11.98萬元,發(fā)布會后的專訪中,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向記者道出了這一定價背后的思考。
回顧兩年多以前,榮威在2016年廣州車展上正式發(fā)布550的換代車型——榮威i6,并于2017年2月份上市后,這款車一直扮演著榮威產品陣營中較為重要的角色,在2018年榮威的全年銷量中,除了RX5和RX3兩款SUV之外,i6的銷量份額最大。
事實上,國內的轎車市場尤其是A級轎車市場,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由合資品牌占據壟斷地位。盡管近幾年來上汽、吉利、長安等本土車企已經在轎車市場付出了較大的努力,但能夠與合資對手一掰手腕的車型依然非常少。
榮威i6雖然上市后表現可圈可點,但月均三四千的銷量遠遠算不上成功。
2018年10月,上汽榮威以5.99-10.69萬元的具有自我革命性的價格上市了榮威i5,在這個競爭日益焦灼的市場,榮威i5猶如一顆向三四五線城市投入的重磅炸彈。而上汽榮威所展示出的“狼性”背后,也首次流露出了“活下去”的強烈求勝欲。
榮威i5的到來,表現確實相當兇猛,上市僅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大有趕超自主一哥吉利帝豪的氣勢。尤其在今年2月份,榮威i5終于以微弱優(yōu)勢把帝豪拉下馬,晉升為當月國內轎車銷量前十中唯一的自主轎車。
很顯然,i6PLUS的上市,榮威是希望借助i5和i6PLUS這兩款車產生協力效果,正如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所說的,要讓榮威轎車板塊更強。
俞經民告訴BC記者,當時榮威i6一上市,面臨的對手就是合資車,雖然合資車帶著多年積累的品牌光環(huán),但我們認為中國品牌轎車還有空間。合資轎車普遍存在配置不到位,特別是高品質的配置不到位,或是配置到位的車型價格又比較高等矛盾情況,這說明這些車的定位其實是比較模糊的!拔覀兺瞥鋈聵s威i6 PLUS,就是希望在現在的大環(huán)境里,打響品價比,全方位滿足年輕人對轎車的需求。”
作為一款定位A+級,競爭目標直指上汽大眾朗逸的產品,榮威i6PLUS實現了在顏值、舒適、動力、安全、互聯、和品質方面的六大升級,定位比i6更高,定價卻低了2萬元,足見上汽榮威對這款車型抱著志在必得的野心。
根據王曉秋透露,早在2014年6月份,上汽內部正在由時任技術中心副主任的張覺慧規(guī)劃A架構上的第一款車型i6,當時內部對i6定位的競爭對手是從朗逸到帕薩特。剛剛執(zhí)掌上汽乘用車的王曉秋完全否定了i6的這一定位,王曉秋告訴記者:“因為他們當時沒有考慮成本,沒有考慮到用戶和市場,如果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不能面對市場,那么這個平臺就沒有價值。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大眾的A+B-級平臺!
經過這段小插曲之后,曾經是“朗逸之父”的張覺慧開始全面調整i6PLUS的定位,要把i6PLUS做成“朗逸升級版”,但成本上卻要比朗逸低,如何做到?張覺慧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道:“第一,朗逸的零部件是德國人跟你全部安排好了,我們不能自己選供應商。第二個點,我們按照供應商的部件做試驗,成品再跟供應商的產品對比,發(fā)現有差異,因為我們對產品理解不同。然后我們會在差異中找到問題,分析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差異。了解問題后,有針對性地把這些問題解決,讓成本更有競爭力、技術水平品質得到保證!
其實最近兩年,上汽榮威和多年前的風格相比,變得務實了不少。尤其是從i5到i6PLUS這兩款車的上市,表現出來的是對市場滿滿的求生欲。
王曉秋不止一次在專訪中強調,“活下去”永遠是第一條。這絕不是在販賣焦慮,經歷了2018年中國車市28年來的首個負增長,許多曾經強勢的合資品牌也開始放低姿態(tài),表現出了對市場的敬畏。進入2019年,整個市場依然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
“去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下降了六個點,今年上半年還會有一定的下降。市場好了,強勢品牌先上,市場不好,弱勢品牌先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蓖鯐郧锟偸潜3种绕渌烁鼜娏业奈C意識,他告訴BC記者:“我們要首先解決生存問題,要‘活下來’,然后再實現我們做B級車的理想!
-END-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