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人工智能的未來對人類意味著什么?

2020-07-29 18:17
千家網
關注

績效考核

諸如工廠工作和客戶服務之類的重復性工作已經開始被AI所取代,而就自動化而言,失業(yè)是公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例如,自動駕駛卡車將在未來幾年內沿著我們的高速公路行駛。隨著企業(yè)消除人工成本,僅在美國,就有350萬專業(yè)卡車司機失業(yè)。

Thompson說:“每個人都喜歡,“哇,是自動機!” “但是有很多社會影響!

人工智能將破壞幾乎每個行業(yè),包括要求創(chuàng)造力和決策能力的工作。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勞動力的終結。專家相信,大多數人和組織將從與AI的協作中受益,以增強人類執(zhí)行的任務。人工智能將成為同事而不是替代者。

借助博弈論和最佳政策原則,Gratch建立了算法來識別潛在的心理線索,這些線索可能有助于預測某人下一步將要做什么。通過使用機器視覺分析語音、手勢、凝視、姿勢和其他情緒暗示,他的虛擬人一直在學習這些因素如何促進建立融洽的關系,這是談判交易的關鍵優(yōu)勢。

人工智能系統在某些角色上可能比人類同行更勝一籌。虛擬經理全天會消化數百萬個數據點,最終可以用來確定哪些辦公條件會產生最高的士氣或提供與客戶互動的實時反饋。

從表面上看,這表明工作的未來更加精簡、健康和合議。但目前尚不清楚人工智能在工作中能打入我們的心理多深。

“當我們被告知要做什么時,我們將如何反應?” Gratch問。 “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工作價值降低了嗎?”

這是人工智能的頑固悖論。一方面,它幫助我們克服了極其復雜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它又帶來棘手的問題,而且問題比原本應該解決的問題更難解決。

一見鐘情?

隨著AI與自然世界融合,機器扮演著更高級的角色,人們可能會持懷疑態(tài)度。是否在編程算法時考慮了我們的最大利益?我們是否會給我們的AI助手和同事一個與另一個人相同的信任度?

從規(guī)劃工作路線到調整智能家居恒溫器,看來我們已經有了。人工智能已經融入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以至于我們很少考慮它的存在。

此外,算法決定了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大部分內容,從個性化的Netflix建議到有針對性的廣告,產生內容并商品化消費者數據以引導我們的態(tài)度和行為。

Chiang告誡說,如果我們忘記考慮它們的真正作用,那么AI工具的普遍性和便利性可能會很危險。

他說:“機器會為你提供答案,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算法的工作原理,你可能會認為它始終是正確的答案。” “ AI僅根據所看到的數據和你對其進行訓練的方式為你提供預測!

實際上,有時候從事AI的工程師并不完全了解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技術如何制定決策。類似于狂野西部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加劇了這種危險。最可靠的保護措施可能是科幻小說中已編纂的保護措施,例如Isa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定律”。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