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的“囚徒困境”
“家里倆人住院,都有惠民保,但一毛錢都沒能報銷”。
在問及是否會續(xù)約惠民保時,網友A如是回答。潛臺詞就是:不續(xù)約了。
購買了惠民保,卻沒能獲得保障,似乎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這背后,可能也是惠民保的無奈之舉。
普惠的性質,導致其受眾群體極為廣泛,但為了避免虧損,惠民保也不得不設置相對較高的免賠額,過去部分產品免賠額超過2萬元。
但在醫(yī)保報銷之外,再自付2萬元的,大部分為重大疾病。這也導致,惠民?雌饋砀袷谴蟛”kU,與市場認知的“惠民”關系并不大。
當然,也有以更高賠付率出現的惠民保,但已經陷入了虧損的兩難地步,進退維谷:大幅提價難度不小,然而,權益可能還需要繼續(xù)增加。
如何找到一個平衡之道,仍然是已經誕生10年的惠民保,需要回答的問題。
/ 01 / 提供二次保障
作為面向醫(yī)保參保人員的政策性保險,“惠民保”產品定位是在基本醫(yī)保之后提供二次保障,以銜接傳統社會保險和商業(yè)保險的中間形態(tài)存在。
之所以在推出之初快速走紅,由四個核心要素共同造就的。
第一,參保門檻較低。一般的商業(yè)健康保險對投保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最大投保年齡上限為80歲,不允許帶病投保等。而惠民保對投保年齡、職業(yè)及健康狀況基本無要求,因此吸引了更多群體的參與。
第二,是參與門檻低,保費相對低廉。根據中國衛(wèi)生信息與健康醫(yī)療大數據學會發(fā)布的《“惠民保”發(fā)展模式研究》,約有78%的產品采用均一費率,該類產品平均保費僅約77元,大部分產品定價區(qū)間在41-80 元,僅11%的產品定價超過百元。
而“百萬醫(yī)療”保險人均價格超過500元,年齡越高價格越高。因此,“惠民保”更具有普惠性質。
第三,總保額較高。惠民保的保額通?梢赃_到100-300萬元,已經接近部分百萬醫(yī)療產品的保額水平,同時惠民保在常規(guī)住院和門特醫(yī)療責任之外,多數產品還提供了特藥費用保障。根據中國衛(wèi)生信息與健康醫(yī)療大數據學會發(fā)布的《“惠民保”發(fā)展模式研究》,有近78%的惠民保產品提供特藥保障。
第四,政府參與程度較高。與傳統的商業(yè)健康保險不同,部分惠民保產品屬于政府指導甚至是政府主導,與當地醫(yī)保局、銀保監(jiān)局、衛(wèi)健委和金融局等相關部門關系密切。
這一要素,也使得惠民保在推廣初期,有顯著的KPI指標驅動。例如,保險公司等就職人員,均有“拉新”任務,所以在初期迅速實現了裂變。
不過,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惠民保如何做到“惠民”,似乎變成了一個挑戰(zhàn)。
/ 02 / 理想與現實
惠民保要想持續(xù)運營,核心是兼顧普惠與盈利,以保本微利為目的,賠付率需維持在適當水平上,但這只是理想狀態(tài)。
現實情況是,如果從產品設計角度出發(fā),會發(fā)現,惠民保容易陷入“死亡螺旋”的困境之中。核心原因在于,其對于高齡人群和帶病體沒有太多限制。這也導致,其需要盡可能地提高“免賠額”:
2021年,約83%的惠民保產品免賠額為2萬元。
但過高的免賠額,又容易讓健康群體沒有參與感。要知道,在醫(yī)保之外自付2萬元,往往意味著是極大的疾病。而這畢竟屬于少部分情況。
也正因此,大部分參保群眾,可能出現購買惠民保卻無法賠付的情況,參與度較低。根據估算,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惠民保賠付率不足50%,這有些不符合惠民的初衷。
賠付率過低會顯著降低民眾的參保積極性,加劇逆向選擇問題。比如“珠海大愛無疆”首年賠付率僅為37.3%,第二年參保人數明顯減少。
而如果賠付率過高,又容易陷入虧損的地步。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有相當一部分惠民保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狀態(tài)。
這部分惠民保的核心措施是漲價。據統計,2021年惠民保產品的平均保費是101元,比2020年的70元上漲了44%。2022年,惠民保均價已達到123元,其中100元以上產品占比達41%。
但漲價,同樣會勸退相當一部分群體。尤其是在漲價之后,性價比會有所缺失。有重慶網友表示,“惠民渝快保169/年,而我參加支付寶百萬醫(yī)療才200/年,但是保障遠比渝快保好得多”。
潛臺詞就是,我為什么要選擇惠民保呢?
由于人群的特殊性,不管是賠付率過高的惠民保,還是賠付率過低的惠民保,目前都處于相對尷尬的境況。
/ 03 / 如何找到平衡之道
對于惠民保來說,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之道,是一個難題。從探索來看,核心是從以下三個思路出發(fā)。
第一,拓展醫(yī)保目錄外保障。從2020年惠民保責任設計來看,普遍以“醫(yī)保內醫(yī)療責任+特藥責任”為主,而自2021年開始,很多地區(qū)的惠民保產品開始轉變?yōu)?ldquo;醫(yī)保內醫(yī)療責任+醫(yī)保外醫(yī)療責任+特藥責任”或“醫(yī)保外醫(yī)療責任+特藥責任”。
第二,持續(xù)擴大特藥數量。惠民保的特藥責任主要是治療特定疾。ㄍǔ閻盒阅[瘤等)的特效藥品,以白名單形式劃定特藥范圍,部分產品的特藥范圍還包括未在國內上市的海外創(chuàng)新藥。近年來,惠民保產品責任范圍有所擴大,增加特藥數量是最普遍的迭代方向。
以海南省“樂城特藥險”為例,其保障的特藥數量由2020年的70種擴大至2021年的100種,其中海外創(chuàng)新藥數量大幅增加,覆蓋的病種范圍也由35種增加至42種,同時對于既往癥人群允許按照30%比例進行賠付。
第三,則是降低免賠額。這一變化趨勢在2021-2022年度表現明顯,根據湖南大學《“惠民保”產品研究藍皮書2022》,2021年約有83%的惠民保產品免賠額為2萬元,而到了2022年,這一比例下降至50%,免賠額1.5萬元的惠民保產品占比則由8%提升至20%。
這一趨勢,也延續(xù)到了現在。據統計,2024年,43.04%的產品免賠額有所調整,其中97%降低了免賠額。
也就是說,惠民保的迭代邏輯,一方面是增加保障范圍,另一方面是增加參保群體的獲得感。
不過,從現實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畢竟,目前惠民保仍未能實現參保率的扭轉,簡而言之總池子在變;而在價格漲幅有限的情況下,增加待遇,可能會面臨賠付率大幅增加的情況,稍有不慎仍會陷入“死亡螺旋”的循環(huán)。
從2015年誕生開始到現在,惠民保已經走過了10年。雖然時間不短,但各地的探索,仍然需要繼續(xù)。
原文標題 : 惠民保的“囚徒困境”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