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首發(fā)Robotaxi收割掌聲,蘿卜快跑也值得被看見
中美Robotaxi三強開跑,蘿卜快跑迎戰(zhàn)美國雙巨頭。
采寫/萬天南
編輯/陳紀英
卸任馬部長、做回馬總裁的馬斯克,這次終于沒跳票。
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如期上路——6月22日,首批投放的十來輛Model Y,在美國得州奧斯汀試運營,接載付費乘客。
只是這場首秀,實在不夠驚艷。
上路的車輛不是去年就高調宣傳的Cybercab,而是普通的Model Y,副駕還坐了司機,運營范圍也很有限,避開了鬧市區(qū)。
上線試運營當天,特斯拉就嚇哭乘車人。從用戶發(fā)布的視頻來看,特斯拉Robotaxi在行駛的過程中,不僅越過雙黃線闖入逆行道,還在半路緊急剎停。
盡管如此,特斯拉還是收獲了海內外輿論的好評,馬斯克更是官宣這是十年團隊成果,放言未來一年布局超10萬輛。
隨著特斯拉入局,全球無人駕駛行業(yè)已經形成蘿卜快跑、特斯拉、Waymo“三大玩家”競速的格局。
但三家巨頭的競爭并不以國界為線,已經在全球短兵相接——蘿卜快跑已經落地全球15座城市,將會陸續(xù)進入中東、東南亞、歐洲等市場,Waymo也遠赴日本東京試運營。
這場“土洋”蘿卜的大決戰(zhàn),于中美而言,都是“輸不起的戰(zhàn)役”,誰能率先跑通并建立起相關產業(yè)鏈,誰也就有了定義賽道、自主自強、向其他國家輸出技術產品的能力。
只是相比初來乍到的特斯拉一上場就滿堂彩,蘿卜快跑卻一路頂著爭議前行,明明已經在全球15座城市落地,1100萬次服務中未發(fā)生一次重大事故,出險率更是低于人類司機的1/14,卻還被部分網友質疑。
如今,蘿卜快跑單刀赴戰(zhàn),1:2的中美大決賽即將開場,壓力不可謂不大,不妨對中國本土創(chuàng)新企業(yè)多點掌聲,少點噓聲。
一、三巨頭競速,“土蘿卜”打破“特斯拉崇拜”
2025年,是Robotaxi的擴張大年。
特斯拉Robotaxi試運營之外,馬斯克放話明年年底前布局超10萬輛;Waymo也計劃2026年底前將亞利桑那工廠Robotaxi產能翻番。
在中國,蘿卜快跑2025年Q1的訂單同比增長75%至144萬次,截至今年5月,其服務單量已達1100萬次,超過了Waymo的1000萬次。
巨頭們齊聲“123,上鏈接”,全球無人駕駛的競賽正式拉開帷幕。
Waymo除了美國大本營外,在東京也開始了測試,作為其全球布局的橋頭堡;蘿卜快跑則在出海上全線出擊,陸續(xù)進攻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市場。
今年3月,蘿卜快跑落地迪拜和阿布扎比;彭博社還披露,目前蘿卜快跑計劃最快于2025年底進軍東南亞市場,首選目的地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此外,瑞士和土耳其也在蘿卜快跑出海范圍內,蘿卜快跑還打算在瑞士設立實體公司,作為其無人駕駛業(yè)務出海歐洲的前哨。
在出海上,特斯拉Robotaxi是后來者,目前其試運營區(qū)域僅限于其總部所在地奧斯汀,但作為全球電動汽車一哥,自動駕駛未來有望被特斯拉汽車全量裝載,全球化也是其必選項。
從安全性上來看,目前累計單量都過了千萬的蘿卜快跑和Waymo,安全性處于同一量級,安全性能表現都遠超人類司機。
相比之下,目前特斯拉的純視覺和端到端的技術安全方案,由于缺乏激光雷達和雷達等冗余傳感器,在霧天、大雨和強光場景下,可能面臨安全風險。
馬斯克也對此了然。特斯拉的Robotaxi服務,一旦遇到風雨等惡劣天氣,就會暫停試運營;測試區(qū)域也相對局限,僅在奧斯汀南部的一小部分區(qū)域運營;與蘿卜快跑和Waymo已經無人化不同,特斯拉Robotaxi車輛配有人類安全員,可通過緊急停止按鈕等裝置對車輛進行必要干預等。
Waymo的短板則在于成本。目前,蘿卜快跑的單車成本最低,僅為2.8萬美元左右,較第五代成本降低60%,橫向對比,低于特斯拉的3萬美元,且僅僅只有Waymo(20萬美元)的1/7。
盡管具備一定的綜合優(yōu)勢,但中美之間的PK依然激烈。畢竟,在第一梯隊里,中國只有蘿卜快跑單刀赴戰(zhàn),以一打二迎戰(zhàn)Waymo和特斯拉,從數量上并不占先,中國絕不能掉以輕心。
二、Robotaxi爆發(fā)前夜,不妨多些掌聲與耐心
安全過關、技術過線、成本過界,Robotaxi進入了大爆發(fā)前夜。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Robotaxi全球市場總規(guī)模將于2030年達到人民幣8349億元,其中,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Robotaxi 市場,預計占據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市場的約58.5%。
不過要迎來真正的大爆發(fā),還需要大眾包容度提升,以及監(jiān)管政策開綠燈。
國家政策對產業(yè)的拉動性,從電動車行業(yè)可見一斑。
今年5月,比亞迪首超特斯拉,登頂全球純電汽車銷量冠軍寶座。比亞迪登頂,以及中國成為電動車第一大國,都受益于電動汽車以舊換新國補等政策拉動。
現在,Waymo和特斯拉都在大舉擴張Robotaxi業(yè)務,其中,Waymo已經宣布進入紐約測試,目前已在奧斯汀、洛杉磯、舊金山等城市運營,后續(xù)還計劃進入亞特蘭大、邁阿密和華盛頓等城市,其實也得益于美國監(jiān)管部門大開綠燈。
去年年底,全球首份專門針對Robotaxi的政策法規(guī)框架AV-STEP草案在美國生效,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yè)化落地設立了明確的游戲規(guī)則,首次明確了誰有資格參與、如何參與、在哪里參與,以及事故責任劃分等關鍵問題。
特斯拉總部所在地得克薩斯州對于無人駕駛尤為支持。此前七八年,得州一直明確禁止各城市單獨對無人駕駛汽車進行監(jiān)管。
相比之下,國內對于Robotaxi的監(jiān)管政策相對嚴格,尚無國家層面的明確立法。部分城市雖然先行開閘,但是對于Robotaxi運營時段、運營區(qū)域都有嚴格限制,導致無人駕駛玩家只能“限速”發(fā)展。
隨著特斯拉的入局,全球無人駕駛競爭日漸白熱化,這不僅僅是企業(yè)利益之爭,更是中美兩國的實力硬剛。
目前,三大玩家實力相當,也都有完善優(yōu)化空間,以戰(zhàn)代練,戰(zhàn)中提升,這場競爭,從來不是 “完美者” 的游戲,而是 “堅持者” 的馬拉松。
面對 Waymo和特斯拉的合圍,蘿卜快跑作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王牌”,正在奮力奔跑,用車輪丈量技術創(chuàng)新的邊界、夯實安全底線。
全球競爭時不我待,對于中國本土創(chuàng)新企業(yè),全社會不妨少一些對 “完美” 的苛求,多一些對 “試錯” 的寬容;少一些對 “洋品牌” 的非理性仰望,多一些對 “土蘿卜” 技術迭代的耐心。
原文標題 : 馬斯克首發(fā)Robotaxi收割掌聲,蘿卜快跑也值得被看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