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AI的小度,等不起李瑩的"慢動作"
季節(jié)交替的納賢路,是上海最難走的地方。
景鯤時常把“小度不是一家硬件公司”放在嘴邊,但必須承認,景鯤時代的小度主要完成的,是“以硬件為載體”這一企業(yè)定調,“智能”這個關鍵前綴還在施工之中。
而在李瑩輪崗前,她作為百度集團首席信息官(CIO)統(tǒng)籌企業(yè)智能信息系統(tǒng)的整體構建。翻看她在百度的職業(yè)軌跡不難發(fā)現,“融合”、“升級”等字眼頻頻出現。
去年11月12日,在百度世界大會2024主論壇上,小度科技(以下簡稱“小度”)CEO李瑩震撼發(fā)布了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鏡。作為小度換帥一年多以來的首個原創(chuàng)性突破,向業(yè)界展示了中文大模型在硬件領域的初步落地。
16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配備自研的AI防抖算法,56小時待機,30分鐘可充滿電。宣傳上賣點滿滿。彼時李瑩曾透露產品計劃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但隨后關于上市的具體時間消息陷入沉寂。2025年第一季度已過,官方上半年面世的承諾,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近兩年來,AI手機、AI PC、AI耳機等“AI硬件”概念層出不窮,但AI眼鏡這一分支直至Meta與Ray-Ban聯手推出的產品,在短短半年內銷量突破100萬臺,才令業(yè)界目光為之一轉。令人唏噓的是,這款小度AI眼鏡的對標產品發(fā)布于2023年9月,距離百度智能硬件“鋪路人”——小度前CEO景鯤離職,僅相隔短短一個月。
面對"何以立足"的追問,李瑩與小度始終在技術理想與商業(yè)現實的天平上搖擺。技術第一性的執(zhí)著讓團隊深耕AI語音交互多年,但智能音箱等產品始終困于低頻工具屬性,無法解決場景滲透的短板。
而今Agent技術浪潮下,AI眼鏡被視為首個實體化智能體入口,據IDC預計,2025年全球Al眼鏡市場出貨量將達到1280萬副,同比增長26%,中國AI眼鏡市場出貨量為280萬副,同比增長107%。但當前智能家居戰(zhàn)場已演變?yōu)榭鐖鼍皡f(xié)同能力的較量,小度若延續(xù)硬件單品思維,或難突破生態(tài)桎梏。
當國內廠商紛紛以千元級產品卡位,李瑩團隊能否將技術短板轉化為高頻剛需,或將決定小度在AI硬件爆發(fā)前夜的位置。
01、生態(tài)or技術?小度路線之爭
作為計算機專業(yè)出身的資深技術專家,李瑩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AI領域深耕多年,并先后負責過百度搜索各技術線及智能工作平臺的建設。然而,硬件與軟件即便底層理論關聯再多,也是"隔行如隔山"。
從硬件開發(fā)、軟硬結合,到供應鏈、渠道、市場和運營,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著大量“從零開始”的復雜考驗,行業(yè)的整體復雜度也不可同日而語。
同為穿戴設備負責人,OPPO健康實驗室的曾子敬曾參與Apple Watch傳感器的設計與研發(fā),加盟OPPO后推動其智能手表、手環(huán)等健康消費電子產品的不斷創(chuàng)新。相較來說,李瑩在小度硬件領域尚未打造出完全體現其個人風格的載體。
相較而言,小度前CEO景鯤在硬件領域同樣頗有建樹,他與朱凱華聯合創(chuàng)立的AI創(chuàng)新產品公司Mainfunc無疑是對其硬件創(chuàng)新能力的強有力背書。近日,他們又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企業(yè)估值由此前的2.6億美元迅速躍升至現今的5.3億美元。
景鯤時代,小度的商業(yè)化成果是被市場所承認的。業(yè)內經常評價:景鯤之于小度,某種程度上等同于李彥宏之于百度。
2018年,景鯤被任命為百度智能生活事業(yè)群組總經理時,正值智能音箱“百箱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小度憑借首款產品迅速搶占市場。據Canalys數據顯示,2019年小度智能音箱出貨量達1730萬臺,同比增長384%。
2020 年 9 月,小度正式成立,估值約200億元,景鯤擔任 CEO。從當時的戰(zhàn)略布局來看,小度極有可能復制愛奇藝那樣在百度體系內獨立發(fā)展的模式,并最終實現獨立上市。
2023年上半年,小度B+輪融資后的估值達到355億元人民幣,成為當時中國市值最高的通用AI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一。可以說,景鯤的硬件戰(zhàn)略“以量換生態(tài)”,雖未突破天花板,但確保了小度的商業(yè)化基礎。
同年換帥后,小度未再披露新一輪融資進展,獨立上市計劃亦無明確時間表。此前業(yè)內分析師曾給出結論,大模型投入導致成本增加,可能拖累盈利節(jié)奏,而AI眼鏡等新品類“需長期培育市場”,短期內難以支撐小度估值進一步提升。
但對百度和李彥宏而言,All in AI是百度現階段的唯一選擇和突破口,戰(zhàn)略重心不容再有半點動搖。
李瑩在技術應用上的思考更加契合百度高層急于為AI尋找更多實際落地場景的迫切心情。從過往發(fā)言與采訪也可以看出,比起相對溫和的“改良”,李瑩對技術應用的認知傾向于更徹底的“革新”。她曾說,生成式AI革命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可以嵌入到產品里的技術元素,更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但這種“用AI框架替代傳統(tǒng)軟件思維”,也讓技術落地與用戶體驗存在脫節(jié)。李瑩主導DuerOS X被宣傳為“AI原生操作系統(tǒng)”,但其功能仍集中在基礎應用(如語音交互優(yōu)化),與競品的差異化有限。普通用戶難以理解“模型路由架構”或“多模態(tài)感知”等技術術語,反而可能因操作邏輯變化(如從傳統(tǒng)界面切換至自然語言交互)產生學習成本。
如今,在大模型浪潮正盛、業(yè)務逐步定型、產品線不斷擴展的背景下,AI智能化敘事正成為李瑩與小度不可錯失的戰(zhàn)略機遇。考慮到小度閨蜜機時期百度大模型技術紅利與硬件載體的結合尚處探索期,2025年,李瑩或許有機會向百度證明"技術革新能否撬動增量市場"這個關鍵命題,而AI眼鏡則需要回答景鯤沒被追問過的問題。
02、要學會服務大眾
互聯網廠商、AI技術廠商、硬件廠商均在AI硬件牌桌上扮演重要角色。它們自身的差異屬性也造成了不同的商業(yè)模式,產品和服務形態(tài)。2024年5月,Meta與Ray-Ban合作推出的AI眼鏡“Ray-Ban Meta”全球出貨量突破100萬臺,讓廠商們第一次看到了AI大模型在硬件終端的雛形。
但現實是,包括Meta在內,AI眼鏡市場上尚未涌現出能引領潮流的“爆款”或者“殺手級應用”。
“無腦使用”是“爆款”產品的一個重要前提。然而,目前的AI眼鏡需要復雜的操作步驟才能實現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功能。這與智能技術應降低使用門檻的初衷背道而馳。
正如Rokid創(chuàng)始人祝銘明所說,“未來AI眼鏡應像普通眼鏡那樣簡單易用,只有在自然直觀的交互體驗下,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 。此外,學術界在探索人機交互的基礎理論時,也提出“自然交互模型”理論,認為語音、眼動與手勢協(xié)同能夠大幅提升用戶體驗。
同時,打造AI硬件"殺手級應用"的關鍵也在于如何理解:將AI技術的理念融入硬件設計之中。Meta CEO扎克伯格曾在講話中談到對AI眼鏡的期望場景,“一款既時尚又實用的眼鏡,既能解決實際問題,又能融入日常生活” 。
但打造爆品向來不是李瑩時代小度的"舒適區(qū)",小度的產品似乎總在為小眾群體服務。
用戶最迫切的需求往往來自于那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頻繁觸達的場景。以外賣為例,其高頻需求得以鎖定用戶每日必然的消費習慣,從而帶動其他相關業(yè)務的發(fā)展。相比之下,智能音箱雖然曾被視為家庭中樞入口,但實際上大部分用戶僅在特定場景下(如聽音樂、查詢天氣)使用,未能形成真正的高頻互動。
這與高頻場景下用戶對于實用性、即時性的要求存在明顯差距,這也導致2020年后,包括小度在內的智能音箱品牌在市場中逐步失去了熱度。IDC數據統(tǒng)計, 2024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整體銷量為1570萬臺,同比2023年下降了25.6%,這已經是連續(xù)第四年出現銷量下滑。整體智能音箱市場的增速已從早期的爆發(fā)式增長趨于下滑,創(chuàng)新迭代也未能充分刺激消費者的再次購買需求。
而近兩年,在小度智能化生態(tài)中被寄予厚望的閨蜜機,試圖以“個性化陪伴”開辟全新消費場景。但從市場反饋來看,這類產品更多屬于低頻消費:購買周期長、使用場景狹窄,且功能上的單一使得用戶難以形成持續(xù)依賴。
正如艾瑞咨詢最新報告中指出,智能陪伴類產品的用戶活躍度在過去一年內呈現明顯下滑趨勢,遠低于高頻使用產品的標準!缎铝觥芬渤窒嗤^點,“在智能家居日益普及的今天,消費者更青睞于能在生活中頻繁使用并帶來即時便利的產品,而閨蜜機這類定位過于細分、使用場景單一的產品,很難形成規(guī)模效應。”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智能音箱和閨蜜機會成為智能家居生態(tài)中的入口產品,以中頻甚至高頻需求拉動其他智能設備的發(fā)展。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消費者對于設備的要求已遠超單一語音交互的功能,他們需要的是跨場景、全時段的智能體驗。
可以說,產品的功能升級與生態(tài)整合能力才是如今智能生態(tài)的關鍵,而小度的產品在這一點上顯得準備不足。
從流量分配的角度來看,高頻需求產品能夠以剛性消費鎖定用戶習慣,從而帶動中頻業(yè)務實現順暢承接。而小度的智能音箱和閨蜜機則更多地依賴于低頻的購買行為,缺乏用戶高頻觸達的優(yōu)勢,導致其在整體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這與美團“以高帶中”的模式成為對比鮮明的案例,高頻的外賣場景不僅保證了穩(wěn)定流量,還為中頻業(yè)務提供了天然的增長通道,但小度產品一直未能找到類似的高頻入口,也就難以形成持續(xù)的用戶黏性。
03、寫在最后
AI的迭代正引領著硬件產品進入一個全新的紀元。AI不僅將成為硬件產品的附加功能,更會重塑產品的核心設計與用戶體驗。然而,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打造出真正的AI硬件“爆款”,并非易事。 一個值得關注的策略是聚焦于細分場景,因為細分市場的AI硬件往往能更有效地滿足特定需求,從而更具競爭力。
現階段,AI眼鏡還在將翻譯和搜索視為核心壁壘,大多數產品陷入同質化雷區(qū),這些獨家技能簡單到手機就能輕松完成。或許這也是為什么Meta Ray-Ban一定要擊穿底價的原因,買眼鏡送AI。
AI眼鏡的殺手級應用是什么,目前尚無定論。不過Meta Ray-Ban依托Facebook及Instagram的直播和短視頻生態(tài)給了一個思路,已經算是"走了一小步,行業(yè)的一大步了"。
沿著這個思路再看今天國內的AI眼鏡,一路走低的價格和并不時尚的設計并不能算“地位型消費”,功能型消費也沒有做出差異化。當然,小度AI眼鏡則在教育場景下還是具備一定優(yōu)勢,例如其智能備忘功能深耕學習場景。
在娛樂內容方面,百度完全有可能復制Meta的成功,因為百度自身擁有短視頻與直播的基礎,甚至能聯合微博、知乎、快手等平臺形成內容聯盟。畢竟,相較于教育類內容,受眾更青睞于通俗易懂的娛樂向,這也解釋了為何盡管字節(jié)尚未推出AI眼鏡,但相關猜測與傳聞已經滿天飛。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原文標題 : All in AI的小度,等不起李瑩的"慢動作"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