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傳商湯科技獲軟銀10億美元融資,已估值60億美元

2018-09-11 14:13
樂智網
關注

風口來臨

2016年谷歌AlphaGo對弈人類棋手大勝,人工智能概念一夜間家喻戶曉,并成功將國內人工智能公司推至風口浪尖。從那時起,AI便成為了普羅大眾眼中的未來趨勢。商湯科技也踏著這股趨勢,跳上了融資的快車道,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

天使輪之后,商湯科技在融資方面沉默了一年多,2016年,經融360 CEO葉大清介紹,其股東Star VC結識了商湯科技。這家由任泉、李冰冰、章子怡、黃渤、黃曉明等聯(lián)合成立的真明星資本想要甩掉“娛樂”標簽,在挑選項目時刻意避開娛樂、消費項目,轉而對高科技公司有著特別的熱情。在雙方深入接觸后,Star VC獨家完成了商湯的A輪投資。

初見湯曉鷗,Star VC總裁韋魏的第一印象是“比想象中年歲要大”,但是當湯曉鷗和Star VC創(chuàng)始合伙人任泉、韋魏談起產品應用,思維卻非常年輕化,美顏、人臉相機等已落地商業(yè)應用都是年輕人最喜歡的產品。韋魏告訴新浪科技,商湯科技從成立時起就不便宜,剛成立一年的Star VC當時并不想“吃獨食”,但是在試圖聯(lián)系幾家VC機構共同入股失敗后,不愿錯過機會的Star VC最終成為商湯科技A輪的唯一資方。

A輪過后沒多久,發(fā)生了一件轟動全球的事件:人類大敗AlphaGo對弈,徹底顛覆了普羅大眾對人工智能的想象與認知,直接帶動人工智能成為風口,商湯科技等公司融資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半年后的B輪,IDG、Star VC繼續(xù)跟投,鼎暉和萬達加入。據公開資料顯示,鼎輝投資合伙人王樹于2006年加入鼎暉,參與創(chuàng)辦鼎暉創(chuàng)投,而此人之前,正是IDG技術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合伙人及IDG廣東太平洋技術創(chuàng)業(yè)投資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萬達被列為商湯科技B輪主要投資機構之一,但是據接近萬達內部人士透露,萬達投資實際是財務顧問的角色,通過這個角色獲得了實際投資商湯基金的一定比例的LP份額,目前所有份額已經轉讓,轉讓和份額實際落地都在今年完成。

B輪總計1.2億美元,在融資額上以絕對優(yōu)勢超過了1億人民幣B+輪融資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風頭一時無兩,名動創(chuàng)投圈。也許是馬太效應,此后商湯融資越發(fā)順利,B+輪僅公開進入的投資方就有十幾家,資金來源覆蓋VC、券商、傳統(tǒng)企業(yè)資本及個人等多種形式,爭搶之勢可見一斑。

其后兩年,海外的高通、淡馬錫等紛紛入局,阿里成為C輪領投。據知情人士透露,騰訊和阿里當時都在積極接觸商湯,無論騰訊出怎樣的價格,阿里都會以提高價格的方式逼退騰訊。據媒體報道,最終阿里以15億人民幣10%的股份強勢進入,但是商湯否認了這一說法。

這一時期,瘋狂吸金的不止商湯科技:去年10月,曠視科技獲得4.6億美元C輪融資;11月,云從科技獲得5億人民幣B輪融資;今年4月,商湯科技獲6億美元C輪融資,5月底,再獲6.2億美元C+輪融資;6月中旬,依圖科技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7月再獲得1億美元融資。據風投調研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共有152億美元資金流向AI初創(chuàng)企業(yè),中國AI創(chuàng)業(yè)者獲得了73億美元投資,占比為48%。其中,對AI企業(yè)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面部識別與芯片領域。資本流向最能說明什么叫“趨勢”,“哄抬物價”必然會抬高估值,可是實際市場撐得起這份估值嗎?

市場難題

當人們談起人工智能市場,總喜歡用“億萬級”來形容,仿佛遍地黃金,任君撿拾。事實上這一市場困難重重,面臨諸多挑戰(zhàn):新技術亟待突破,舊勢力固守地盤,市場價格缺乏標準統(tǒng)一等諸多問題,無不顯示人工智能創(chuàng)業(yè)未半,遠沒有達到成熟。

首先,新技術變革必定面臨舊勢力的阻撓。以安防領域為例,技術廠商在賣了一段時間解決方案后不滿足于只做軟件,紛紛向軟硬一體轉化。但是不論賣軟件還是硬件,都面臨牢牢占據市場多年的海康大華的頑強據守。而各市、縣政府都擁有獨立財政計劃,每一次合作都需要一個一個重新洽談,可想而知安防業(yè)務的推進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何等艱難。在此現狀面前,把商湯、曠視、依圖和云從在安防的份額都加起來,和海康大華所占仍無法相比。

互聯(lián)網三座大山BAT也不是省油的燈,除了通過入股控制創(chuàng)業(yè)公司,BAT也在內部設立了各種獨立部門妄圖阻截外部新公司的競爭。在某直播平臺審核功能的招標PK中,某科技公司的技術表現雖然遠好過其競爭對手騰訊綠網,但由于騰訊是該直播平臺股東,所以平臺在使用該科技公司產品的同時,也同意開放測試給綠網,兩套系統(tǒng)切換使用。在一線工作中,政府、資方關系等也在考驗著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BD。

技術方面,人臉識別技術并未達到宣傳稿中寫的那么精準:手機解鎖式的主動識別當然可以做到快而準確,但是通過攝像頭對指定人的被動搜索,會因光線、角度、帽子口罩等遮擋物對識別結果造成極大干擾,電影中“天眼”即刻定位并不存在于現實生活中。這是技術水平仍待提高的領域,另一些現有技術水平已經滿足需求的行業(yè),市場紅利在不斷遞減。比如兩三年前,商湯科技剛開放美顏及效果接口時,某著名直播平臺要花160萬/年費用購買,現在降至40萬/年;在幾年前,車牌識別每一路段收費幾千元,發(fā)展至今,價格已經跌至五十元。隨著技術發(fā)展、新功能的普及以及競爭對手的增加,AI產品價格也會大幅降低。

雖然AI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到公司發(fā)展,客戶數量不明,市場一片混戰(zhàn),根本無法理性判斷AI公司估值。這時有投資人向媒體表示,商湯的高估值存在合理性:“AI之爭是人才跟數據的爭奪,在大家都沒有得到全面的市場驗證的情況下,人才跟數據是重要的考量標準!蹦敲矗 在數據是不透明變量的情況下,要多少個人才可以撐起60億美元估值?

估值易抬,大餅好畫,但是飯還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站在風口,趁勢漲價是公司本能,但是還應看到,AI創(chuàng)業(yè)路依然遍布荊棘。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