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兩個“王炸”模型!火山引擎出大招,翻譯和設計師要慌了…
火山引擎已成AI落地基建。
這段時間,國外的大模型圈子確實特別熱鬧。
那些沉浸在X上的夜貓子們,基本都在被OpenAI即將發(fā)布GPT-5的信息騷擾了一波;馬斯克那摳摳搜搜的Grok 3體驗,憑借著二次元女角色引發(fā)了一波討論小高潮;而Google AI Studio剛上的Gemini 2.5 Pro,更是讓我扎扎實實地沉迷了好幾個星期,順便感受著谷歌那微妙的審核尺度。
至于國內有啥新聞嘛……
對了,7月30日,火山引擎AI創(chuàng)新巡展開到廈門了。
雖然小雷是廣州人,雷科技也設立在廣州這邊,但是有字節(jié)的邀請,這幾百公里的距離顯然擋不住我的好奇心,簡簡單單買了一張動車票,背上簡簡單單的行囊,我便踏上了前往會場的行程。
(圖源:雷科技)
這次巡展的廈門站,雖然貌似規(guī)模不大,但從報名熱度來看,現場依然會是熙熙攘攘。到了現場,果然又是一座難求,甚至還有很多沒能進到會場只能站著聽的小伙伴圍在門口周邊。
這幅場景,光是想象就著實有些夸張。
有趣的是,和外界的激動期待不同,火山引擎在本次巡展議程里透露出的信息,并不僅僅是發(fā)布讓人“驚訝”的新鮮玩意,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讓AI大模型技術落地的實際案例。
想知道火山引擎要折騰些什么新東西嗎?跟著我走就對了。
讓跨語言溝通,再無障礙
大約一個月前,我到上海參加了 “2025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動力大會”。
作為半年一次的大會,火山引擎那次確實帶來了很多值得關注的更新,除了豆包大模型1.6的正式發(fā)布、豆包大模型家族的全面煥新,還有頗受關注的扣子和TRAE的新消息,頗有種想把其他同類中文大模型拉一塊擊倒的意思。
沒想到,僅僅相隔一個月時間,豆包大模型家族又迎來了兩位新的成員。
沒錯!本次廈門站最重磅的內容,無疑是豆包·同聲傳譯模型Seed LiveInterpret 2.0和豆包·圖像編輯模型Seededit 3.0的正式發(fā)布。
根據火山引擎總裁譚待介紹,豆包·同聲傳譯模型2.0是首個延遲&準確率接近人類水平的產品級中英語音同傳系統(tǒng),在中英同傳翻譯質量達到業(yè)界SOTA的同時,實現了極低的語音延遲水平。
(圖源:雷科技)
長期以來,傳統(tǒng)機器同傳受制于“語音識別→MT機器翻譯→語音合成”的級聯式架構。這種架構如同多級瀑布,信息在每一層傳遞時都會產生延遲與損耗,錯誤逐級累積,最終導致翻譯結果延遲高、韻律感差、語義生硬。
豆包同傳模型則摒棄了這一模式,采用了業(yè)界前沿的端到端全雙工語音翻譯框架,不僅實現了從源語言到目標語言的直接生成,更能完整保留源語言中豐富的韻律信息,使內容更貼近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并將延遲壓縮至2-3秒這一驚人水平。
不僅如此,該模型還實現了“0樣本聲音復刻”。
借助強大的說話人身份編碼技術,豆包同傳模型僅需利用演講者開口說話的前3-5秒音頻,就能迅速提取出獨特的聲紋特征,并結合目標語言的語言習慣,動態(tài)調整輸出節(jié)奏,告別了傳統(tǒng)機器翻譯那種勻速、平淡、毫無生氣的“機器人腔”。
(圖源:雷科技)
譚待在現場演示了一下,在沒有事先進行聲庫訓練的情況下,豆包基本能做到在使用者說完后立刻復刻、翻譯并完成同傳,效果非常驚艷。
至于豆包·圖像編輯模型3.0的升級則更簡潔明了,打破了模型難以理解用戶真實需求,指令執(zhí)行不到位、誤改了不該修改的地方、輸出圖像美感不夠等既有問題,現在它具備更強的指令遵循能力、圖像保持能力和更強的圖像生成質量。
(圖源:雷科技)
豆包現場展示的一系列廈門風景轉畫風確實很有意思,但像這種能力的樂趣,肯定還是大家自己下個豆包試一試更有樂子。
除此以外,上個月發(fā)布的豆包1.6底層大模型在近日升級了代碼、推理、數學等大語言模型能力,此前開源的Coze相關項目也獲得了開發(fā)者的一致好評。
可以說,僅這一系列發(fā)布,就足以讓與會者不虛此行。
做好Agent,更要做到持續(xù)運營
除了驚艷的同傳模型,Agent(智能體)依然是火山引擎持續(xù)深耕的核心方向。
現如今,多模態(tài)模型統(tǒng)一及其姐妹API的統(tǒng)一,是市面上所有大模型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為此,火山方舟平臺升級了API體系,推出Responses API。
(圖源:雷科技)
根據火山引擎智能算法負責人吳迪介紹,Responses API具備原生上下文管理能力,支持多輪對話的鏈式管理,可以無縫銜接文本、圖像、混合模態(tài)數據,能大幅降低延遲和成本,在典型應用里,整體成本下降幅度可達80%。
此外,Responses API支持自主選擇調用工具,用戶發(fā)起單次請求,即可聯動多個內置工具、自定義函數及多輪模型組合響應,解決復雜任務,讓Agent開發(fā)更加省時省力。
針對有模型定制需求的企業(yè)客戶,火山引擎還發(fā)布了企業(yè)自有模型托管方案。
依托火山方舟模型單元,企業(yè)無需運維底層GPU資源,也不用進行復雜的網絡配置,就能在火山方舟上實現自研模型的全托管,并享受極致的彈性算力資源,大幅降本增效。
(圖源:雷科技)
這一系列分享,標志著火山引擎正在為Agent的落地提供從開發(fā)、管理到部署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距離數字員工全面融入我們的日常工作,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為了證明好的模型和工具能夠有效加速Agent的落地,沒有什么比來自一線客戶的現身說法更具說服力了。
在本次巡展中,火山引擎特意邀請了兩位極具代表性的嘉賓。來自廈門大學信息中心的許卓斌主任,為我們分享了AI在教育科研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踐;來自網龍?zhí)烨鏏I平臺的黃繼峰,則為我們分享了如何用AI制作更智能的人機,以幫助玩家度過新手期的案例。
(圖源:雷科技)
這些來自本土和行業(yè)的真實案例,遠比單純的技術宣講更具說服力。
總結:火山引擎已成AI落地基建
在國內大模型廠商中,火山引擎的成績是相當亮眼的。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5月底,豆包大模型日均處理的tokens量已攀升至16.4萬億+,這個數字相較于去年同期增長了136倍。目前,豆包大模型已在汽車、智能終端、互聯網、金融、教育科研、零售消費等行業(yè)廣泛落地,覆蓋超5億終端設備,算是一份相當亮眼的成績單。
(圖源:雷科技)
整個巡展議程看下來,我的感觸還是比較清晰的。
作為一個極具前景的大模型落地方向,缺乏技術支持的企業(yè)很難輕松駕馭AI和Agent,效果不好、成本太貴、落地太難,始終是關鍵挑戰(zhàn)。
火山引擎在廈門站展示的一系列產品和議程——從底層大模型、同聲傳譯模型和圖像編輯模型的迭代,到體系化的Agent開發(fā)運營平臺,再到深入行業(yè)的實踐分享,確實是在大模型落地層面起到了標準化流程、提升效率和促進協(xié)作的作用,讓企業(yè)開發(fā)Agent變得更加簡單。
可以預見的是,在技術門檻有效降低的情況下,為了加強市場的競爭力,企業(yè)將更勇敢地邁出轉型的步伐,加速推進AI能力和自家業(yè)務的融合。
讓大模型真正成為企業(yè)生產力的一部分,或許已經不是夢了。
來源:雷科技
本文圖片來自:123RF 正版圖庫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發(fā)布兩個“王炸”模型!火山引擎出大招,翻譯和設計師要慌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