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AI+傳媒未來將走向何方?

2023-06-26 09:12
證券之星
關注

暑期檔一直是國內電影市場的重要檔期,往年票房占比接近全年票房的三成水平。2013年-2019年,暑期檔票房從58.36億元提升至177.7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

2023年以來,電影市場持續(xù)回暖,在經歷了火熱的春節(jié)檔、五一檔之后,國內電影市場正式步入暑期檔,疊加AI賦能,有望進一步催化電影行業(yè)的整體復蘇。縱觀當下電影行業(yè)格局,哪些企業(yè)將在行業(yè)復蘇進程中受益?

01

暑期檔票房料穩(wěn)步恢復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tǒng)計,2023年春節(jié)檔(1月21日至1月27日)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觀影人次為1.29億。超越2022年同期的60.39億元,成為影史春節(jié)檔票房第二。這為今年影市“復蘇”開了個好頭。

2023年五一檔(4月29日-5月3日)票房15.2億元,觀影總人次3765萬,總場次229.8萬。盡管有旅游出行火爆的影響,但仍然是繼2019年、2021年后中國影史票房第三高的五一檔。

如今,電影市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已經拉開序幕,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據燈塔專業(yè)版數據,2023年端午檔(6月22日至6月24日)總票房達到9.10億元,超過2019年同期,略低于2018年9.12億元的檔期票房成績,位列中國影史端午檔票房第二。由此,端午檔也成為一個暑期檔市場復蘇前的預熱期和過渡期,為后續(xù)暑期檔的火熱注入一劑強心針。

資料來源:燈塔專業(yè)版

拉長時間看,在端午檔帶動下,今年暑期檔總票房已經突破26億元。影片供給方面,已有90多部影片確定上映日期,大片云集,類型豐富,涵蓋了喜劇、古裝、青春、懸疑、犯罪、動作、科幻、動畫等多種題材,能夠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需求。

往后看,7月將迎來暑期檔影片的密集上映。

其中,7月上旬有橫店影視聯(lián)合出品的《掃毒3: 人在天涯》、貓眼娛樂出品的《八角籠中》、追光動畫出品的國漫電影《長安三萬里》以及進口片《碟中諜7: 致命清算》上映。此外,由北京文化主控的《封神第一部》、中國電影出品的《熱烈》《超能一家人》以及進口片《巨齒鯊2》將在7月下旬“壓軸”上映,業(yè)內預測這8部電影總票房將有望超過80億元。

對于電影市場而言,今年暑期檔被認為是決定市場復蘇的關鍵一役。儒意影業(yè)總裁陳祉希此前曾表示,今年暑期檔將決定電影市場能否真正復蘇,走出三年疫情的陰霾。對于整個暑期檔,拓普咨詢的CEO程飛預測,基于暑期檔的定檔電影和待定電影,2023年的暑期檔票房預計將在140億元至150億元之間。

02

這些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從受益程度而言,相關上市公司在熱門影片中的勝率更高。

作為暑期檔大熱門,《超能一家人》出品方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阿里影業(yè)、貓眼娛樂,阿里影業(yè)同時還是重要發(fā)行方。

《封神第一部》出品方為北京文化和世紀長生天影業(yè),后者為影片導演烏爾善所持股的公司,貓眼娛樂擔任發(fā)行方。

光線傳媒則有兩部主控出品影片參與暑期檔,奇幻喜劇電影《透明俠侶》將于6月30日上映,喜劇動畫電影《茶啊二中》將于7月14日上映。

在已定檔的暑期檔影片中,博納影業(yè)系周潤發(fā)主演的《別叫我賭神》重要參投方,橫店影視則參投了《超能一家人》《熱烈》等5部電影,制作發(fā)行業(yè)務也有望受益。

作為院線龍頭,萬達電影針對不同檔期、不同影片均會推出各類優(yōu)惠觀影活動,拉動觀影熱情和票房增長。今年618期間,萬達電影推出了“暑期看大片,儲值更劃算”“61.8元大禮包限量收”以及星選商城618特惠活動。

除此之外,隨著端午假期和暑期來臨,新影片供給或持續(xù)釋放,推動票房復蘇及電影出品、發(fā)行、院線公司業(yè)績修復,開源證券建議密切關注電影板塊復蘇進度,受益標的包括中國電影、博納影業(yè)、光線傳媒、上海電影、華誼兄弟、金逸影視、橫店影視、幸福藍海等。

03

傳媒股未來走向何方?

實際產業(yè)層面,國內電影市場正逐步恢復正常供給,有望走向正向循環(huán)。而在二級市場,風生水起的影視股則率先完成了恢復。從A股市場看,雖然節(jié)前最后一個交易日行情熄火,但傳媒股年內依舊強勢。

今年以來,傳媒指數先后經歷超跌反彈和板塊普漲,至今整體大幅上漲30%,其中上海電影一度翻了三倍,唐德影視翻了一倍,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等也有超50%的漲幅。

背后驅動力來看,影視傳媒股這波上漲得益于兩大利好。其一,消費復蘇是大背景,有望為個股帶來業(yè)績支撐;其二,開年以來的AIGC、ChatGPT及國內大模型混戰(zhàn),基于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預期進一步推高了估值。

AI作為最強主線是傳媒股上漲的主要邏輯之一。往后看,AI對傳媒股的賦能,主要集中在兩大方向:

其一,是降本增效。

根據東吳證券的研究,影視行業(yè)作為綜合音頻、視頻和文本的綜合領域,是生成式AI技術的優(yōu)質應用場景之一。從AI應用的價值和路徑來看,動畫電影有望率先受益。

相比真人電影需要1-2年的生產周期,動畫電影的生產周期更長(3-4年),工程更為復雜,產能限制也更加明顯。因此,生成式AI技術有可能賦能動畫電影的前期劇本創(chuàng)作、中期作畫以及最后的視頻剪輯/配音/視頻輸出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表示,“在動畫電影主要環(huán)節(jié),AI能提升約50%的效率。”

其二,是IP賦能。

IP是AI科技革命后內容進入高速發(fā)展期的核心競爭力。擁有強IP的公司在2013-2015年傳媒行情中有著更強的泛娛樂業(yè)務變現紅利。AI+影視,AI+游戲,AI+虛擬形象等細分賽道都需要優(yōu)質IP的支持。同時,各類多模態(tài)大模型的預訓練也需要海量、高質量、正版版權的內容加持,AI或將放大內容版權的價值。

長期來看,AI降低內容制作門檻后,IP方對于制作方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IP方自己便可在AI賦能下實現內容制作,在產業(yè)鏈中的話語權有所提升。華安證券建議關注:上海電影(國企+動畫+IP+盈利能力顯著改善)、光線傳媒(動畫+IP+正在使用AI參與海報及電影制作)、奧飛娛樂(動漫IP+虛擬人+兒童版 ChatGPT可應用于“AI+教育”領域+VR)、芒果超媒(國企+綜藝IP+2023年綜藝招商表現強勁)、華策影視(動畫 IP+版權運營管理平臺)。

       原文標題 : AI+傳媒未來將走向何方?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