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如何做到不朽?
站在洞窟外,舉起手機,AR(增強現實)技術將能讓我們看到一番新的景象。為了營造這一切,人類在莫高窟已經努力了上千年,直到今天。
如果虛擬和現實結合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那么借此“進入”莫高窟的每一個洞窟,看清所有的壁畫和雕塑,對于任何人都將是從未有過的經歷——即便實地參觀,因為文物保護的原因,游客也很難一次性參觀所有洞窟,因此而留下遺憾的游客不在少數。
敦煌研究院1944年成立至今,積累下了豐富的文物保護經驗。不過,這也是很多游客通常無法飽覽那些文化瑰寶的原因。
游客的參觀會提升洞窟內的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當濕度超過62%,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00PPM,傳感器就會“拉響警報”,進而提醒關閉該洞窟,并重新規(guī)劃下一批游客的導覽路線。
2019年下半年,敦煌研究院開始嘗試和華為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引入AR技術來提升參觀體驗。
這一切都基于數據。當我們站在洞窟外,用手機觀看洞窟內的壁畫時,敦煌研究院的數字化團隊可能已經為此按下了數千次的快門。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在稍早前召開的“數據保護產業(yè)論壇”上介紹說,在著名的220窟,團隊在數字化采集中就使用了約1000張300DPI清晰度的照片。
更多的數字化工作還有2000多尊三維彩塑的數字采集,以及洞窟全景360度平面展開等,總數據量超過了300TB。這些數據的保存和調用,讓我們今天終于可以通過眾多途徑去了解古代文明。
畢竟,一切堅固的東西都會煙消云散的,唯有數據才能不朽——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數據妥善保存的話。
這也是敦煌研究院樂見其成,愿意以一位企業(yè)用戶的身份,參與到《數據保護產業(yè)發(fā)展圓桌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發(fā)布中去的原因。
這一宣言由華為聯(lián)合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敦煌研究院等20多家單位和產業(yè)伙伴共同發(fā)布,目標是提升社會對數據基礎設施災難保護能力建設投入,推動數據災備產業(yè)標準建設。
《宣言》達成了一些共識,例如保護數據就是保護數字世界,保護數字世界就是保護現實世界。
同時它也定義了有效保護數據的含義:不因不可控因素(如洪水、地震、火災等)導致數據不能被使用,不因異常情況(如惡意篡改、病毒等)導致數據不能被恢復,不因時間流逝導致數據丟失不能被訪問。
在整個產業(yè)中,敦煌研究院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努力,對應了文旅數字化的業(yè)務需求方向;同時,作為一個經典的文化符號,它能作為產業(yè)的一環(huán)參與推動數字保護,對于引導全行業(yè)規(guī)范數據保護要求也有著更為普世的推動力。
事實上,在與華為圍繞AR技術開發(fā)旅游產品之前,華為已經通過為敦煌研究院提供云、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存儲、數據保護等先進的產品及解決方案,與敦煌研究院已經建立起長期、深入的合作關系。
此次《宣言》發(fā)布的同時,敦煌研究院與華為簽署了深化合作戰(zhàn)略協(xié)議。
華為公司副總裁、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在此次發(fā)布會中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隨著金融在線交易、智能制造、政務信息化、文旅數字化等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企業(yè)數據保護等級、保護對象、保護性能、保護規(guī)模發(fā)生顯著變化,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勒索軟件攻擊對企業(yè)核心價值數據的威脅越來越大。”
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數據保護目前仍然是各行各業(yè)信息化建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相比發(fā)達國家,數據保護占主存儲投資的比例,中國市場還不到四分之一。
例如在金融行業(yè),生產數據被保護的比例僅有15%;政府數據被保護的比例還不到10%。
一方面是“薄弱”,另一方面是至關重要。
隨著全球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加速發(fā)展,數字經濟日益成為經濟復蘇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數字經濟能夠減少信息流動障礙,加速資源要素跨產業(yè)、跨區(qū)域合理流動。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產值預計占GDP比重為40%,其增速遠遠超出GDP增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周躍峰認為,隨著我國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數據圈,70%的生產數據將需要災備——加強數據保護時不我待。
針對這一全行業(yè)性的數據保護需求,華為提出了一個全場景數據保護理念——打造“熱數據全容災、溫數據熱備份、冷數據溫歸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容災場景實現數據業(yè)務不中斷,全面抵御自然災難、設備故障、網絡攻擊等對數據業(yè)務影響;備份場景實現各類應用場景關鍵數據不丟失,可恢復到指定時間點,通過高效、經濟、可靠的備份幫助企業(yè)積累“數據資產”,提升核心競爭力;歸檔場景實現海量業(yè)務數據長期歸檔留存。
與全場景數據保護理念相匹配,華為同期發(fā)布了它的OceanProtect數據保護新品系列——針對快速增長的多樣性業(yè)務數據,面向數據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容災、備份、歸檔全面保護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其中,方案通過部署SAN/NAS一體化雙活以及全場景3DC組網,可以支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保護;由于業(yè)務災備可平滑升級,滿足7個9數據可靠性,該方案真正實現了全場景容災。
圍繞熱備份需求,該方案全面支持數據應用新興生態(tài),提高海量非結構化數據檢索和備份的能力,破解了海量小文件保護難題。同時,借助支持彈性備份和特征壓縮,對數據重刪進行多層切片、壓縮不同塊之間的部分重復特征,該方案使得數據壓縮率提升了30%,讓用戶可以備份更多數據。
圍繞溫歸檔需求,方案支持藍光分級歸檔,實現溫數據快速讀取,冷數據離線保存,可滿足50年超長留存的需求。
此外,基于華為OceanStor OS統(tǒng)一架構,這一方案可以讓應用在數據全生命周期內實現數據原生格式一致,提升副本數據流轉效率;同時,基于OceanProtect數據保護管理平臺,實現數據容災、備份、歸檔場景的統(tǒng)一策略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目前,華為服務于全球120多個國家,為超過3000多家企業(yè)客戶提供著數據保護服務。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