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全面分析:歐美四龍頭,日韓三巨頭,國內兩超爭霸!
燃料電池全面分析系列第三篇,上兩篇是市場分析和產業(yè)分析。
產業(yè)化:2020 商用車 2025 乘用車 2030 規(guī);
21.歷史
1839年,格羅夫發(fā)明氣體伏打電池,被稱為燃料電池之父。
1966 年通用制造世界首輛燃料電池汽車 Electrovan,為 NASA 登月項目服務。
22. 三道關:技術關、成本關、產業(yè)鏈關
技術關: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制約國產燃料電池汽車商業(yè)化
根據美國能源部(DOE)發(fā)布的《Multi-Yea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Demonstration Plan》,為了實現(xiàn)商業(yè)化目標,燃料電池系統(tǒng)需滿足以下要求:
關鍵零部件(如催化劑、碳紙、金屬雙極板、空壓機、70MPa 儲氫瓶和氫循環(huán)裝置等)技術缺乏是制約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yè)發(fā)展重要原因。
成本關:系統(tǒng)成本 < 200 元/kW
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DOE)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對整車、電堆、電池層層分解,得出了各部分成本的具體比例。
燃料電池系統(tǒng)目前成本約為每千瓦 4000 元人民幣,隨著產量提升會逐漸下降,預計 2020 年下降到 2500 元/kW,2025 年下降到 800 元/kW,2030 年下降到 200 元/kW。
產業(yè)鏈關:使用成本 < 0.5 元/公里
燃料電池要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還需要氫能產業(yè)鏈基礎設施的建設,核心是降低消費者使用成本。
目前日本的加氫成本在 1000 日元/kg,折合人民幣大約在 65 元/kg 左右,折合公里成本大約在 0.5 元/公里的燃料成本。
預計氫氣單價可降低到 40 元人民幣,每公里燃料成本 0.3 元/公里,遠遠優(yōu)于內燃機的使用成本。
23. 使用場景:短途純電動、中途混動、長途燃料電池,安全不是問題
綜合比較,我們認為純電動汽車適合短途,混合動力汽車適合中途,燃料電池汽車適合長途。
日本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在汽油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分別燃料泄露和著火條件下,3 秒時汽油車下方漏油著火,而氫氣則是迅速沖高在汽車上方著火。一分半鐘以后燃料電池汽車的明火已經熄滅,而汽油車火勢正旺最終燒得只剩車架。
24. 歐美四龍頭:Ballard、Plugpower、Bloom Energy、Ceres Power
Ballard(巴拉德公司):PEMFC 全球龍頭
1979 年成立,1983 年開始研發(fā)燃料電池,2017 年成為第一家為公共汽車提供服務超過 1000 萬公里的燃料電池公司,被公認為全球燃料電池龍頭。
Plugpower(普拉格公司):叉車燃料電池龍頭
1999 年成立,主打產品是用于叉車的 PEMFC 燃料電池系統(tǒng) GenDrive,2017 年亞馬遜參股 plugpower,雙方達成戰(zhàn)略合作。
Bloom Energy(布魯姆能源):固體氧化物 SOFC 燃料電池龍頭
2001 年成立,2018 年 7 月美國新上市燃料電池獨角獸企業(yè)。
2016 年,蘋果在其位于北卡羅來納州的數(shù)據中心安裝了 24 臺“Bloom Energy Server”,總容量達到 1000 萬瓦特。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