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當前位置: 首頁 > 編輯視點

稀土變“稀有”,類似芯片卡住全球汽車行業(yè)的脖子

導語 | Lead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已經向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三家北美最大車企的稀土供應商頒發(fā)了臨時出口許可證,部分許可證有效期為半年。一度困擾全球車企的“稀土荒”在短期內有望獲得解決

新材料 | 2025-06-09 15:24 評論

汽車AI芯片自研利好:Arm Zena CSS 來了

芝能智芯出品 在汽車智能化、軟件定義和 AI 化浪潮加速之際,Arm 推出的 Zena 計算子系統(tǒng)(CSS)可能帶來重大的變化,簡化了汽車芯片和軟件開發(fā)流程,也是中國汽車企業(yè)可以定制和開發(fā)芯片的很好路徑

儀器儀表 | 2025-06-09 15:22 評論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之四十九 利用雙光子熒光掃描激光檢眼鏡對活體人眼成像

眼科成像技術是診斷視網膜病變、疾病管理和衡量手術結果的基礎。在過去幾十年間,光學相干斷層掃面(OCT),掃描激光檢眼鏡(SLO)以及自體熒光成像(FAF)等成像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眼科領域的發(fā)展。然而,這

激光 | 2025-06-09 15:03 評論

蛋白質加工新認知或對阿爾茨海默病及部分癌癥的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一項新發(fā)現揭示了蛋白質加工過程中的兩種酶如何協(xié)同工作以處理蛋白質,并可能對研究諸如與神經退行性病變相關的疾病產生影響。 洛克菲勒大學 6月5日 健康細胞不斷分解蛋白質,并在一種名為&ld

醫(yī)療科技 | 2025-06-09 15:01 評論

“網紅”投資人:AI創(chuàng)業(yè)不必燒錢,有小公司年賺5億

用免費換流量是“毒瘤”,AI創(chuàng)業(yè)必須戒掉。訪談丨鄒蔚 吳欣曉作者丨吳欣曉 自ChatGPT問世,李明順成了“網紅”。他沒有下場做大模型,而是密集地通過短視頻平臺輸出對AI的看法

人工智能 | 2025-06-09 14:41 評論

AI,讓產業(yè)互聯網成真

  產業(yè)互聯網,正在真實地到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AI的風靡上,看出一絲端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AI,正在將「互聯網」變成了一個「產業(yè)」,并且真正將產業(yè)互聯網的重心轉移到了「產業(yè)」,而非「互聯網」的身上

人工智能 | 2025-06-09 13:42 評論

“特馬”鬧掰,特斯拉蒸發(fā)萬億市值,馬斯克:愛過

銷量更讓人揪心 ” 作者|王磊  編輯|秦章勇 兩個嘴強王者,徹底分道揚鑣了。 前不久,兩人還如膠似漆地像雙胞胎一樣出入各種場合,馬斯克在美國政界曝光率直線上升,但愛情就像龍卷風,來得快,走得也快

新能源汽車 | 2025-06-09 13:31 評論

內耗、爛價、吵架,中國汽車不該這樣

導語 Introduction 這不是產業(yè)升級應有的模樣。 這一次重慶論壇,又是吵得不可開交,同樣也有很多大佬貢獻了振聾發(fā)聵的警示。一如兩年前,各種口水仗依然會時常的在耳邊回蕩。這兩年的中國車市,仿佛陷入了一種無休止的怪圈,價格戰(zhàn)輿論戰(zhàn)往復循環(huán)

新能源汽車 | 2025-06-09 11:39 評論

四季度必須盈利,新勢力提前決戰(zhàn)

導語 Introduction “中國車市最殘酷與血腥的階段還沒有到來,因此必須提前做好抵御風險的準備。” “現在,還敢買嗎?” &ldqu

新能源汽車 | 2025-06-09 11:38 評論

調查 | “BBA都這么便宜了,怎么還是賣不掉?”

導語 Introduction 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2025年充滿了不甘,卻又不得不面對這殘酷的現實。 當技術優(yōu)勢趨于同質,要想在中國車市成為頂流,價格就成了最大的殺器。別以為這樣的定論太過片面,

新能源汽車 | 2025-06-09 11:37 評論

為何端到端成為各車企智駕布局的首要選擇?

在智能駕駛領域,端到端技術的提出標志著自動駕駛系統(tǒng)在架構設計上的一次根本性轉變。從傳統(tǒng)的模塊化架構將感知、決策、規(guī)劃以及控制等各子系統(tǒng)彼此獨立分工,到如今依托深度學習算法實現輸入到輸出端的整體映射,端

人工智能 | 2025-06-09 11:35 評論

光模塊暴漲背后,A股八大巨頭業(yè)績起飛

當全球人工智能產業(yè)邁入萬億參數時代,數據中心的底層架構正在經歷一場靜默而深刻的重構。AIGC帶來了整個數據中心結構的變革,數據中心端口規(guī)模和東西向數據流量大幅增加,匯聚和核心層壓力巨大,擴容投入急速上升

光通訊 | 2025-06-09 11:03 評論

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前為什么要先測試?

自動駕駛技術之所以被大家關注,不僅在于它看似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載的“智能”與“安全”理念。與人類駕駛員開車相比,自動駕駛系統(tǒng)需要通過大量的傳感器、復雜的算法和強大的計算平臺來取代人類駕駛員的感知、判斷和操作

智能汽車網 | 2025-06-09 10:38 評論

王自如和羅永浩,再見已是“AI人”

一個新的修羅場? 一切就像輪回,在智能手機領域短兵相交 11 年后,兩個「機會主義者」又都想抓住 AI 的歷史機會。 2025 年 6 月 6 日,在網絡帳號更名「王自如 AI」之后,王自如發(fā)布了一段視頻,除了回顧過往的心路歷程,也正式宣布其將以 AI 測評 UP 主的身份開始發(fā)布內容

人工智能 | 2025-06-09 10:16 評論

理想決定換個方式“慢跑”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楷楷  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新客船?理想汽車(以下簡稱“理想”)正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新能源汽車 | 2025-06-09 09:50 評論

發(fā)力自動駕駛,日本還來得及嗎

“日本將組建汽車制造商聯盟,研發(fā)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汽車技術。”6月3日,據外媒報道,在日本政府支持下,豐田汽車、本田汽車和其他日本汽車制造商將合作研發(fā)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共同構建AI基礎設施并培養(yǎng)相關人才,日本政府擬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該研發(fā)機制

人工智能 | 2025-06-09 09:38 評論

增收不增利 石頭科技很頭疼

文 / 朱天宇  美編 / 任盈盈 6月6日,石頭科技宣布啟動赴港上市計劃。 消息看似突然,卻早有征兆。這家以掃地機器人起家的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首次超過國內,達到63.88億元,海外市場已成其最大糧倉

人工智能 | 2025-06-09 09:35 評論

電子束光刻機,又是什么新東西?

前言: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光刻技術始終是推動芯片性能升級的核心動力。隨著芯片集成度持續(xù)提升,對光刻精度的要求也愈發(fā)嚴苛。電子束光刻機作為能實現納米級乃至亞納米級分辨率的光刻設備,正成為半導體產業(yè)的焦點技術

電子工程 | 2025-06-09 09:33 評論

為什么余承東說L3定義不合理?

最近幾天汽車圈最大的爭議,依舊是圍繞自動駕駛展開的。 在此前的2025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華為終端 BG 董事長余承東不僅向友商的智駕能力提出了質疑,同時還表示自動駕駛L3定義并不合理。他表示,“L3法規(guī)標準,可能是借鑒了好多年前歐洲和國外的一個標準,定義不是那么合理”

新能源汽車 | 2025-06-09 09:12 評論

AI大戰(zhàn),谷歌仍未扳回一局

2025年,AI戰(zhàn)場硝煙彌漫。 OpenAI的GPT-4.5已能自主編程、微軟Copilot徹底重塑辦公生態(tài)、Anthropic的Claude 4在長文本推理上獨步天下,而DeepSeek則憑架構創(chuàng)新躋身世界前列

人工智能 | 2025-06-09 09:11 評論
上一頁  1 ...  40 41 42 43  44 45 46 ... 2617   下一頁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