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恩投產將推進是青島芯片產業(yè)一大步
最近一段時間,青島ICT產業(yè)布局接連傳出大動作。
繼京東方、富士康等項目后,備受關注的山東全省第一家芯片制造項目芯恩項目日前也傳出了重要進展。
據(jù)集微網(wǎng)消息,8月2日,芯恩公司在青島舉辦誓師大會,正式宣布8寸廠投片成功,投片產品為功率芯片,良率達90%以上,光罩廠也于同期完成了產品交付。同時芯恩青島的12寸廠也將于8月15號開始投片。
報道表示,芯恩在6月底接受了客戶的首次投片,于7月3號清晨3點完成第一批產品的生產,良率達90%以上。而第二批更為復雜的產品也隨后完成,良率亦達90%以上。并且,光罩廠也連夜奮戰(zhàn),在7月30號順利完成了產品的交付。
好事多磨,芯恩的投產不僅僅是青島,更可能成為整個山東第一家投產的芯片制造項目,也是山東當前眾多芯片項目唯一靠譜的項目,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從這個角度來說,芯恩承載著整個山東的希望。
1
自2018年5月芯恩項目自落戶青島后,在備受各界關注的同時,也多次傳出進展不順的消息,其投產日期一再延后。
根據(jù)當時簽約期間的公開信息顯示,項目計劃2019年底一期整線投產,2022年滿產。
2019年10月28日,芯恩舉行了集成電路研發(fā)生產一期項目廠房封頂儀式,同年12月27日,青島芯恩設備進場。
2020年3月18號,由于張汝京出席廣東海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研發(fā)生產基地項目舉辦開工儀式,出現(xiàn)了“張汝京有可能放棄青島芯恩”之類的種種猜疑。
對此,張汝京發(fā)出聲明,與項目創(chuàng)始人陳永正是舊識,僅是擔任公司顧問,自己目前正忙于青島芯恩的設備安裝,預計2020年6月底前開始試投產。
不過,青島芯恩項目實際推進情況一直晚于最初計劃。
據(jù)集微網(wǎng)2020年6月曾采訪了芯恩相關人員,芯恩方面給出回復為“主要是受疫情的影響,工人幾乎有2個多月無法施工。目前正在按計劃推進中,預計7月底8月初試投產!
2
芯恩投產日期一再延后,資金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作為中芯國際創(chuàng)始人,張汝京當時創(chuàng)業(yè)選擇青島,澳柯瑪李蔚的牽線和青島市相關領導的鼎力支持是關鍵。
李蔚也多次表示,青島西海岸芯恩CIDM項目的開展結束了青島“缺芯少面”的困境,該項目將為青島發(fā)展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等行業(yè)提供巨大的機遇。
也因此,芯恩項目一直和澳柯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2020年3月,青島市國資委舉行2020年春季重點招商項目第二輪網(wǎng)上簽約,簽約儀式上,青島澳柯瑪集團與上海興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共同推動金額為30億元的專項基金盡快落地,確保芯恩項目一期如期達產。
2020年5月25日,芯恩通過關于青島興橙集電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向公司增資28.55億元的議案。
當時,青記曾在《青島芯片產業(yè)終于迎來了一絲曙光》表示:
對于急需在芯片領域有所突破的青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一般來說,晶圓制造廠必須同時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技術團隊、明確的產品方向和客戶,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而興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迄今為止國內在半導體產業(yè)投資最主動、投資產業(yè)鏈最完整、投資成果最顯著的民營基金投資機構,可以說,興橙的加入一舉為芯恩解決了資金和客戶兩個條件,這也使得芯恩項目進一步被看好。
不過,雙方很快就分道揚鑣。
2020年11月,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簡稱“芯恩”)發(fā)生股東變更,“青島興橙集電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簡稱“青島興橙集電”)退出,新增“青島澳柯瑪云聯(lián)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其中青島澳柯瑪云聯(lián)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57.10%。
企查查顯示,青島澳柯瑪云聯(lián)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是青島澳柯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子公司,而青島澳柯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是青島市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通過西海岸發(fā)展集團百分百控股子公司。
也就是說,在此輪股權變更后,青島興橙集電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退出了芯恩項目,所掌握股權由青島澳柯瑪云聯(lián)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接手。
相關信息顯示,過去兩年間,芯恩的大股東已經變更了四次。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青島都對芯恩給予了足夠的支持,比如,專門打造了相關基金為芯恩企業(yè)提供支持,其中50%以上是民間資本投入。
3
無論對于中國芯片產業(yè)的發(fā)展還是青島ICT產業(yè)的布局來說,芯恩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項體現(xiàn)芯恩在半導體領域地位的數(shù)據(jù)是,截至2021年7月1日,芯恩已遞交259項專利申請,其243件獲得受理號。目前申請的專利中有200多項都是與本研究目相關的基礎專利。
8月2日的誓師大會現(xiàn)場,張汝京告訴全體員工:“大家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決心,用更有毅力和堅忍不拔的心態(tài),一定把項目做成功,為中國半導體作出貢獻!”
在時代的命題面前,芯恩不僅承載著將CIDM走通的使命,更要立足長遠,為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yè)鏈添磚加瓦。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即使是定位于成熟工藝的模擬和功率類產品代工,未來芯恩的重點還是要發(fā)展12英寸,這也是目前國際大廠主要的布局方向。
而對于青島乃至山東來說,芯恩都承載著太多的希望。
一直以來,青島ICT產業(yè)在全國都沒有話語權,導致青島的制造業(yè)還停留在家電、橡膠等傳統(tǒng)加工業(yè)層面,而從深圳、蘇州到成都、無錫,跟面板、芯片等相關的ICT產業(yè)都在其城市快速增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青島一方面希望通過芯恩、富士康、京東方等項目,解決長期以來缺芯少面的問題,同時也希望借助芯恩CIDM模式和張汝京個人影響力,在青島匯聚更多半導體芯片生產相關的裝備、封測、設計等企業(yè)和人才,提升青島產業(yè)層次,形成青島ICT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生態(tài)。
此前,蘭州大學官網(wǎng)發(fā)布了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2022校招信息,顯示芯恩項目已有1000余名員工,其中300位以上為行業(yè)資深人員,全員平均年齡33歲。管理層都曾就職于國內外著名的半導體公司。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