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上市、頻繁漲價的哈啰有什么底牌?
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沉寂了相當時間的共享經濟市場又開始有了些煙火氣,前有怪獸充電要上市,后有哈啰單車準備赴美,很多人都在疑惑,不是說共享經濟不夠紅火了嗎?為啥共享經濟巨頭都在要上市呢?而哈啰這個在巨頭夾縫中求生的共享經濟企業(yè)又有什么樣的底牌呢?
一、緊急上市、頻繁漲價的哈啰?
根據鳳凰網的報道,日前,據外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哈啰出行計劃將在美秘密遞交IPO申請。知情人士稱,哈啰出行近期繼提交上市申請后已經開始著手了解投資者需求,中金、瑞信和摩根士丹利為其提供顧問服務。目前,哈啰出行回應稱,對此消息不予置評。早在今年2月份,路透旗下IFR就曾報道稱,哈啰出行計劃今年在美國安排IPO,正在研究規(guī)模最高可達10億美元的籌資計劃。當時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哈啰出行管理層確實有過赴美上市的想法。
根據央視報道,3月19日,一則“上海哈啰單車半小時收費2.5元”的消息沖上熱搜,有網友稱上海哈啰單車收費規(guī)則變?yōu)榍?5分鐘1.5元,之后每15分鐘1元,相當于1小時4.5元。針對此事,央視網發(fā)表了評論稱,請共享單車老板們注意吃相。
而就在3月22日,汕頭哈啰助力車價格調整,起步價調整為2.5元/20分鐘,時長費為1元/10分鐘,折算下來,騎行一小時費用將達6.5元,不少市民表示:油價九連漲,連騎助力車都跟著“漲聲響起”,有點吃不消啊。
根據AI財經社的報道,根據哈啰出行公開的數據,公司從2018年4月成為共享單車市場第一名,日訂單量超2000萬。截至2020年底,哈啰出行的共享單車業(yè)務已經覆蓋超過460城市。哈啰相關人士透露,哈啰出行在兩輪市場的運營毛利已經實現“轉正”,未來還將繼續(xù)拓展家用電動車領域。
哈啰在ofo、摩拜單車纏斗正酣時入場。國內共享單車戰(zhàn)爭的序幕,由2014年ofo的成立而開始。2015年,摩拜單車的成立加速了國內共享單車的戰(zhàn)爭。共享經濟概念盛行、資本狂熱、企業(yè)跑馬圈地,將該市場的熱度推向了巔峰。一時之間,國內涌現出了小鳴單車、小藍單車、智享單車、永安行、熊貓單車、快兔出行等五顏六色的單車品牌,據統計,僅在2016年國內就有超過20多家共享單車企業(yè)共存,該行業(yè)的融資額超過了30億元。
根據啟信寶的數據,2016年3月成立至今,三年多時間內,除天使輪外,哈啰出行已完成14筆融資,目前估值約為40億-5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螞蟻金服、復星集團、威馬汽車、春華資本等。
據億歐智庫發(fā)布的《中國兩輪共享出行產業(yè)科技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哈啰單車憑借哈啰出行APP與小程序雙渠道流量,領跑兩輪共享出行月活用戶數,其2020年11月的總體月活用戶規(guī)模達到7232萬人;青桔單車的小程序月活量領先,其2020年11月的小程序月活用戶規(guī)模達到4167萬人。
二、夾縫求生的哈啰有什么底牌呢?
其實,我們縱觀整個互聯網共享單車市場,共享經濟賽道隨著ofo煙消云散,摩拜被美團收購,整個市場上其實只剩下三大玩家,這就是哈啰、美團和滴滴,相比于美團和滴滴這兩大巨頭,哈啰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都還是略遜一籌,那么,這個時候選擇上市,哈啰的底牌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上市可能并不是因為哈啰發(fā)展的好,而是迫不得已為之。從融資的角度來說,哈啰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完成了15輪融資,這就意味著哈啰已經躋身中國融資次數最多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行列,雖然沒有坊間開玩笑的說哈啰已經快把26個字母用完了那么夸張,但是融資次數過多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之前進入的投資者應該已經開始向哈啰要求退出的通道,這個時候上市無疑是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退出的可能性,所以,上市對于哈啰來說的確很有可能是一種不得已為之的事情,畢竟上市并不困難,特別是以注冊制為代表的美股,這就是哈啰的選擇。
其次,哈啰雖然被兩大巨頭夾在其中,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資本:
一是哈啰有著阿里系不遺余力的支持。自從哈羅和永安行合并成為哈啰之后,哈啰其實就得到了阿里系不遺余力的支持,3年不到的時間,螞蟻金服向哈啰“輸血”了6次。哈啰業(yè)務最難的2018年,阿里更是不惜代價幫助哈啰推廣業(yè)務,從支付寶直接掃碼開車,阿里云服務器全面支持,芝麻信用直接掃碼免押金開車,可以說,在業(yè)務推廣上,哈啰是得到了阿里的大力幫助,這種幫助對于哈啰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如果哈啰還不夠和兩大巨頭競爭的話,而阿里的大力支持讓其擁有了和巨頭競爭的資本。
二是哈啰的業(yè)務也的確不止共享單車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對于哈啰的印象可能還是一家共享單車企業(yè),但是作為一個已經持續(xù)購買哈啰月卡好幾年的老用戶來看,我們最近幾年已經看到了哈啰的進步,除了共享單車還有電動助力車,目前哈啰已擴展包括兩輪出行(哈啰單車、哈啰助力車、哈啰電動車、小哈換電)、四輪出行(哈啰順風車、全網叫車、哈啰打車)等業(yè)務。這些業(yè)務雖然說還沒有哪個實現全面的領先,但是至少也還算是不錯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多元化業(yè)務也算是哈啰的優(yōu)勢。
第三,哈啰的難點依然是不賺錢的商業(yè)模式。2019年,哈啰單車陸續(xù)上調了全國范圍內的價格,如上海地區(qū)由此前的每15分鐘1元每30分鐘1.5元。然而,漲價其實并不能解決問題,雖然哈啰自己反復宣傳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實現了盈利,但是眾所周知,共享單車是真的不賺錢的業(yè)務,無論是ofo的爆雷還是摩拜被收購都已經坐實了這個商業(yè)模式盈利的艱難,對于哈啰來說,如果算上生產投入新車、車輛損耗以及全方位的運營,想要實現盈利依然非常艱難。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哈啰單車雖然上市,但是其優(yōu)勢和劣勢都非常明顯,這就需要哈啰進一步開拓思路,尋找更多的辦法,如果哈啰真能打出一片全新的盈利模式,這可能才是共享經濟真正的希望所在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