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已具備核能制氫與氫能冶金基礎條件
OFweek氫能網訊:3月8日,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對外表示,國內加快發(fā)展核能制氫與氫能冶金已經具備基礎條件。
隨著核能制氫技術和工藝的不斷發(fā)展,核能制氫技術有望成為未來大規(guī)模制氫的重要技術選擇。目前,核能清潔制氫主要技有高溫電解、熱化學碘硫循環(huán)和熱化學裂解水溴鈣循環(huán)3大技術方向。
2012年我國已將高溫氣冷堆示范電站的建設列入國家重大專項,同時開展制氫工藝研發(fā)。
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政策支持下,我國已建成并運行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業(yè)示范電站預計將于2020年建成投產。
在800℃下,高溫電解的理論效率高于50%,溫度升高會使效率進一步提高。在此種方案下,高溫氣冷堆(出口溫度700℃~950℃)和超高溫氣冷堆(出口溫度950℃以上)是目前最理想的高溫電解制氫的核反應堆。
中核集團董事長余劍鋒認為:“核能制氫具有不產生溫室氣體、以水為原料、高效率、大規(guī)模等優(yōu)點,是未來氫氣大規(guī)模供應的重要解決方案!
目前,中核集團聯合清華大學已啟動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用核電站的項目實施工作,并已基本完成其標準設計和評審,并已啟動廠址選擇工作。
經初步計算,一臺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機組可滿足180萬噸鋼對氫氣、電力及部分氧氣的能量需求,每年可減排約300萬噸二氧化碳,減少能源消費約100萬噸標準煤,將有效緩解我國碳排放壓力,助力解決能源消費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
與此同時,中核集團還聯合清華大學、寶武集團等國內主要相關單位,簽署“核能-制氫-冶金耦合技術”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展核能制氫與氫能冶金結合的前期合作。三方將以“產學研”模式開展深度合作,將核能技術與氫能、鋼鐵冶煉和煤化工工藝耦合。
事實上,國際上也從沒有放松過對核能制氫這一潛力技術的研究。
2019年2月,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fā)機構利用從下一代核反應堆的“高溫煤氣爐”獲取的熱量大規(guī)模生產氫氣,試驗設備從2月18日至25日連續(xù)運行150小時,每小時生產約30升的氫氣,創(chuàng)下了新的核能制氫世界紀錄。
通過正式運行,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fā)機構正在爭取利用HTTR實現世界首例利用核能制氫的實際論證。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