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皮”可秒解 指紋識別真的要被打入“冷宮”?
從今年年初開始關于“橘子”的梗不在少數(shù),橘子的橘生仿佛像開了掛一樣,一夜之間成為全民嘴邊的話題,今天小編想要說的不是“你在這等等,我去給你買幾個橘子”的梗,而是橘子皮已經可以解開你的指紋鎖了。
“橘子皮”可秒解 指紋識別真的要被打入“冷宮”?
近日,網上一篇《一塊橘子皮就能秒開你的手機指紋鎖還能轉賬付款》的文章及視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事情的來源是這樣的,前不久,有位哥們將自己的手機指紋觸摸鍵摔出了裂紋,后來發(fā)現(xiàn)不只是他自己,他周圍的人都可以用指紋解開他的手機,隨后有專業(yè)的人員發(fā)現(xiàn)手機指紋識別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只要經過一定的處理后例如膠帶、導電筆,甚至是橘子皮、桂圓肉、餐巾紙這類物件,也能解開指紋鎖,有人說指紋識別真的要“完了”。
指紋解鎖背后的大“bug”
iPhone5S出現(xiàn)讓指紋解鎖是大熱起來,隨后各大品牌的中高端手機也配備了此項技術,一時風頭無兩。但,享受風光的同時,指紋識別的安全性也一直備受質疑。
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獨特性是人盡皆知,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仿制指紋確實很普遍的事情,在淘寶網上搜索“指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賣指紋模型的商家,這樣的簡易指模一般用于對指紋要求比較低的識別機器,比如打卡機。
目前在市面上看起來比較高級的手機指紋鎖,大多數(shù)獲取的都是平面指紋,就是通過手指在透明板上按壓套取指紋。這樣的套取方式有非常大的缺陷,所獲得的指紋容易受到臟污、滑移以及手指按壓變形的影響,其細節(jié)套取和像素質量均有所欠缺。指紋信息的不足決定了其在識別系統(tǒng)嚴謹度不得不放寬,導致指紋在易于被仿制的同時,也降低了安全性。再加上傳感器面積小的限制,手機采用的指紋識別技術只需部分信息相符就能解鎖。
破解“橘子皮”實驗
看了上文,您是否已經覺得指紋識別真的很不靠譜了呢?請您先別急著下定論,請聽小編接著往下說。前文所提到的橘子皮能破解手機指紋鎖的視頻確實讓看客們憂心忡忡,但是破解指紋鎖真的像視頻里這么簡單嗎?
對于該問題,業(yè)內人士Nemo解釋道,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其實是指紋識別的“自學習”功能。不過,視頻中讓“橘子皮”圖像通過自學習加入到指紋模板中,達到解鎖的效果至少需要“學習”幾十次,這樣的“破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操作性實在太差了。
同時,業(yè)內專家也提醒大家,盡量不要使用指紋貼,在使用指紋驗證前,也最好先檢查一下觸摸鍵上是否貼有其它異物或圖案。市場上賣的指紋貼由外圈合金金屬圈加中間感應膜組成,自身具有導電功能,如果有不良企圖的人利用這種指紋貼,也是可以進行解鎖的。
多模態(tài)生物識別固牢安全墻
如同上文所說,指紋鎖確實存在安全風險,但是指紋識別技術就這樣被打入“冷宮”了?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如何準確鑒定一個人的身份、保護信息安全,已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關鍵社會問題。傳統(tǒng)的身份認證由于極易偽造和丟失,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目前最為便捷與安全的解決方案無疑就是生物識別技術。
然而,每種生物識別技術都有獨特的優(yōu)勢與限制,單一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單一場景下的身份認證問題,但由于應用場景日趨復雜化,單一認證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面對這樣的挑戰(zhàn),業(yè)內已經在應用一些填補漏洞的技術模式,比如多模態(tài)生物識別技術。多模態(tài)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指通過結合多種生物特征進行身份認證,提升認證精確度與準確性。
人臉、虹膜、指紋、指靜脈等是當下生物識別的主流技術,在這些技術基礎上平滑接入語音識別、語義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多種組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用戶可根據(jù)不同的應用場景靈活選擇不同的生物識別技術或者結合應用多種生物識別。多項技術融合信息安全墻定會得以固牢。
結語:本著事物具有兩面性的特質,不能只看單一片面之詞就妄下定論,“橘子皮”秒解指紋鎖也不能成為將指紋識別打入“冷宮”的理由?萍荚诓粩喟l(fā)展,技術在不斷進步,問題與困難也會破解,我們在看待此類事件的時候,要有自己的見解,莫要人云亦云。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