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國內面板廠商紛紛發(fā)力,在國產OLED市場嶄露頭角

2020-10-30 14:09
冪療
關注

國產OLED步步雄起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

如今的OLED電視,已經成了各家電視廠商競相爭奪的市場。近年來,創(chuàng)維、長虹、LG、索尼紛紛在OLED電視市場展開布局,推出自家的OLED電視產品。而在國內外廠商紛紛進軍OLED電視的背后,與新一代顯示技術的興起分不開。

能夠做到獨立像素點發(fā)光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在畫質、色彩方面的表現都優(yōu)于LCD液晶顯示,并且它在可塑性、發(fā)光效率、產品應用等多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這些優(yōu)異的表現讓新一代顯示技術很快受到了市場認可,成為公認的替代LCD液晶顯示的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并且這種替代趨勢,在近兩年變得愈加明顯。

于是,在OLED顯示技術取代LCD液晶顯示技術的背景下,想要抓住市場機遇的國內面板廠商紛紛發(fā)力,開始在國產OLED市場嶄露頭角。

打破壟斷,國產OLED崛起

在OLED顯示行業(yè),一家面板生廠商要想在市場立足,就需要上游生產設備的支持。對于面板生產商來說,擁有上游的生產設備,就等于掌握了OLED顯示技術的鑰匙,生產起來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然而,在國產OLED行業(yè)發(fā)展歷程中,蒸鍍機、蒸鍍罩掩膜版等上游生產設備,長期被三星、LG掌控,使國產OLED行業(yè)一直處于被壟斷的狀態(tài)。至于國外巨頭是如何壟斷OLED行業(yè)的,則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

在OLED顯示技術發(fā)展早期,LCD顯示技術是當時的主流技術,當時整個顯示行業(yè)并不看好OLED顯示技術,這使得使專注于OLED上游設備生產商Canon Tokki、日立金屬,紛紛陷入低谷,甚至瀕臨破產。而一直堅持OLED技術路線的三星,為Canon Tokki、日立金屬帶來了生機。

但作為條件,這些企業(yè)也和三星簽訂了優(yōu)先供貨的相關協(xié)議,由此三星通過掌控上游生產鏈開始壟斷OLED行業(yè)。憑借著產業(yè)鏈優(yōu)勢,三星、LG在OLED顯示領域開始飛速發(fā)展,很快就占領了全球市場。據IHS Market報告顯示,LG、三星在全球OLED市場占據的市場份額共計超過92%,幾乎壟斷了整個行業(yè)。

不過,近年來處于壟斷地位的LG、三星,開始遇到了國內企業(yè)的挑戰(zhàn)。從2017年開始,國內OLED市場規(guī)模迅猛增長,國內OLED廠商也意識到OLED顯示技術的重要性,開始在OLED領域展開深入技術研發(fā)。比如維信諾、柔宇科技就嘗試越過蒸鍍機、蒸鍍機掩模版等上游生產設備,通過發(fā)展新技術來打破設備限制。

一段時間的技術攻堅后,維信諾、柔宇科技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研發(fā)出了不需要蒸鍍機的OLED面板生產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智能手機、筆記本等電子產品。從這里開始,國產OLED行業(yè)就開始了向上逆襲之路。

另外,在日立金屬、Canon Tokki等上游設備生產企業(yè)在和三星簽署協(xié)議到期后,這些企業(yè)也開始限制對三星的設備供應,國內OLED企業(yè)也因此獲得了購進生產設備的機會,這也從側面推動了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多家企業(yè)在OLED領域的發(fā)展。

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國內OLED顯示行業(yè)迅速崛起,開始向LG、三星構建的OLED技術壁壘發(fā)起進攻。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